热门收索: 李虹霖 拍卖 收藏 秋拍

中国书画网 > 传世书画 > 书法 > 隋唐 > “褉事”风俗谈

“褉事”风俗谈

来源:《文史知识》 作者: 隽雪艳

  翻开丰富的诗词文赋,有关“上巳”①、“三月三日”的歌咏记叙,俯拾皆是。为什么”上巳”或“三月三日”有如此魔力,敲击着骚客文人的心弦?这一天为什么成为文坛丰收的季节?探本索源,我们便可从中看到一幅古代风俗画。

  远在公元前的周朝,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注重三月时令,每逢此时,要去水边祭祀,并且用浸泡了香草的水沐浴,认为这样可以袚除疾病和不祥。史书称这种礼仪为“褉”或“袚褉”②。《论语·先进》篇:“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三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袚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可见,在春秋战国、秦汉之际,三月出游,沐浴祓禊的活动就比较普及了。古人这样重视暮春三月,是因为在这个时节里,万物复甦,意味着农事的开始,官吏们也要“劝农”了。而“阳气布畅,万物讫出”,风和日丽,天朗气清,大自然的焕发生机,蓬蓬勃勃,也能引起人们愉快和振奋的情绪,带来吉祥的祝福。古人的有关诗文也反映出这种风貌,例如晋朝人张华的诗句:

  “暮春元日,阳气清明。祁祁甘雨,膏泽流盈。习习祥风,启滞导生。禽鸟翔逸,卉木滋荣。”(《太康六年三月三日后园会》)

  南朝梁沈约的诗:

  “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开花已匝树,流嘤覆满枝。”(《三月三日率尔成章》)

  这类的诗句是不胜枚举的。

  确定“上巳”为拔禊日,不知起于何时,只知道自三国魏以后,褉日就不再用“上巳”而是固定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了③。

  祓禊,这种来自上古的礼仪,在汉代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来到水边已不仅仅是举行沐浴祓除的仪式,而是把它当成宴饮游玩的好时光,更免不了要赋诗行令。达官贵人或文人骚客还在弯曲环绕的小水渠,让装饰着羽毛的酒杯随波泛流,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喝掉杯中的酒,称之为“曲水流觞”。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叙的就是他和朋友三月三日水边宴饮的盛况。直到唐宋,朝廷还一直重视禊日的活动,皇帝经常在这一天赐宴、赐钱给文武百官,并且官修游船画舫,以助游兴。但截止《隋书》,唐宋以后,禊祭不再载于史书礼志,大概是由于随着历史的延续,禊日的活动越来越大众化,成为一种民风习俗,统治者觉着不再适于作为他们专用的祭礼了。

  祓禊之风,在我国古代流传极广,从各地的方志上可以看到,三月三日的活动在江南流传的更广,也更热闹,这显然与南方春天来得早有很大的关系。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古代的史籍和文学作品里,古人都自称他们在三月三日的活动为”禊”或“祓禊”。如张衡的《南都赋》:

  “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轸,祓于阳滨。”

  隋朝江总《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

  “上巳娱春禊,芳辰喜月离。”

  唐代王维《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诗》:

  “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然而,我们现代出版的《辞海》、《辞源》及有关工具书几乎一律错误地解释了古人这项活动的名称,误称为“修禊”,所举之例,皆为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一段文字:“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未见他例。因而,怎样理解《兰亭集序》的这段文字,就成了辩“修禊”与“禊”的重要问题。

  遍览现代各家注本,同样也都把“修禊”一词作为古人三月三日活动的名称来注释。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修禊事也〕(为了作)修禊这件事。”还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历代文选》、陈中凡选注的《汉魏六朝散文选》、刘盼遂、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等等,皆有此误。

  其实,现代人错误的根源就在于对《兰亭集序》中“修禊事也”这一句话理解错了。这里的“修”应该看作是一个动词,意思近于“从事”、“进行”、“作”等。而“禊”应该和后面的“事”连读如“禊事”,意为:从事“禊”这一活动。这种解释也可以在古代的典籍和诗文中得到证明。如欧阳修的《三日赴宴口占》诗:“共喜流觞修故事,自怜霜鬓惜年华。”王维的《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诗》:“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金人张宇的《上巳日游平湖》:“微微漠漠水增波,禊事重修继承和。”《通志》解释“祓禊”:“一说,三月三日清明之节,将修事于水侧……”而且,在清代吴楚材、吴调侯选注的《古文观止》里,对“修禊事也”这句话也只注为:“禊,祓除不祥也。三月上巳日,临水洗濯,除去宿垢,谓之禊。”而未把“修禊”作为一词。我想,这一谬传,应该纠正过来了,也好正确地了解这一古代风俗。

  ① 干支记日法中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

  ② 《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美,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徐广的《史记》注:“三月上巳,临水祓除,谓之禊。”《南齐书·礼志》:“三月三日曲水会,古楔祭也。”《西京杂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③ 沈约《宋书·礼志》:“……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巳也。”

  (《文史知识》1982年第3期)

  未经“中国书画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已经“中国书画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明来源出处。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