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 扈从帖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蔡襄《扈从帖》
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仙游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惠。主持建造了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
蔡襄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而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蔡襄《扈从帖》,又称《公谨帖》,纸本,纵23.3厘米,横21.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襄拜:今日扈从迳归,风寒侵人,偃卧至晡。蒙惠新萌,珍感珍感!带胯数日前见数条,殊不佳。候有好者,即驰去也。襄上公谨太尉阁下。
作为“宋四家”之一的蔡襄,书法追配前人,天资既高,心手相应,变态无穷,行书简札尤其秀丽可爱。此帖是蔡襄五十五岁时作,用笔一笔不苟,方圆结合,疏朗婉健,雍容大度,此帖字与字疏密不同,有机组合,既有点画的跳跃性,又有线条的流动感、节奏美,尽显文人的温婉敦厚、疏淡清雅。此帖中较为地道地表现了“二王”书法传统的精彩笔法,显得蕴藉含蓄,结构上开合自如,韵意并臻,可谓笔笔有来历,颇具晋唐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