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传世书画 > 绘画 > 以花言情——《四梅花图》

以花言情——《四梅花图》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三少奶奶

以花言情——《四梅花图》 
   《四梅花图》图卷,宋代,扬无咎,绢本水墨,纵27.2厘米,横358.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四梅花图画面分四段画梅,自题跋语中说:“范瑞伯要予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四梅纯以水墨绘成,花朵作白描圈线,不加晕染,即为 “圈花法”,用笔轻快洗练,毫不拘板。新枝用劲直线条一笔写成,极为挺秀。粗干则用“飞白法”,显笔复加乾皴,虚实相间,墨色变化丰富。全幅呈现出匀协恬 静、清淡闲野的气氛,诚如时人所谓的“村梅”格调。作品有借梅言情、迟暮感伤之意。

以花言情——《四梅花图》
《四梅花图》图卷局部,宋代,扬无咎,绢本水墨,纵27.2厘米,横358.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花言情——《四梅花图》
《四梅花图》图卷局部,宋代,扬无咎,绢本水墨,纵27.2厘米,横358.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花言情——《四梅花图》
《四梅花图》图卷局部,宋代,扬无咎,绢本水墨,纵27.2厘米,横358.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花言情——《四梅花图》
《四梅花图》图卷局部,宋代,扬无咎,绢本水墨,纵27.2厘米,横358.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花言情——《四梅花图》
《四梅花图》图卷局部,宋代,扬无咎,绢本水墨,纵27.2厘米,横358.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据吴元素《松斋梅谱》记载:“墨梅自华光始”,他长期居住湖南衡州花光寺,“植梅数本,每发花时,辄床于其树下终日,人莫能知其意。值月夜见疏影横窗,疏淡可爱,遂以笔戏摹其状,视之殊有月夜之思,由是得其三昧,名播于世。”

   扬无咎得华光画法而自有变法和发展,改墨晕花瓣为墨笔圈线,“变黑为白”,更能表现梅花淡色疏香、清气逼人的特性。此卷作于画家69岁,是应友人范端伯 之请而画,一共四段,分别为:未开、欲开、盛开、将残,描绘梅花从含苞到初绽、怒放、最后凋零的全过程。枝干皴擦用飞白法,花朵兼以双勾和没骨结合,用笔 圆润。全卷纯用水墨,不施任何色彩,但注意了浓、淡、干、湿、焦的变化,画面给人以斑斓之感。据说无咎年青时所居之处“有梅树大如数间屋,苍皮斑藓,繁花 如簇”,他常常临写摹画,因得其趣,最能表现梅树的形神,所以他的画既工致逼真又富文人豪放的写意情趣。

以花言情——《四梅花图》
《四梅花图》图卷局部,宋代,扬无咎,绢本水墨,纵27.2厘米,横358.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花言情——《四梅花图》
《四梅花图》图卷局部,宋代,扬无咎,绢本水墨,纵27.2厘米,横358.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花言情——《四梅花图》
《四梅花图》图卷局部,宋代,扬无咎,绢本水墨,纵27.2厘米,横358.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四梅花图》图卷曾经《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珊瑚网书画跋》、《过云楼书画记》、《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等著录。嘉庆初年为陆谨庭所 得,专门筑“四梅花阁”以庋藏之。后流落于外邦,被程桢义用“番钱三百枚”购回,当时传为艺林盛事。又有元吴镇,明沈周、文徵明、项元汴等人收藏印记,前 后多达三百余方,是扬无咎一件流传有绪的名迹。

  《四梅花图》图卷后有自书《柳梢青》咏梅词四首,书法笔势劲利,得欧阳询真髓,词风婉约清丽,将梅花自开至谢的过程比作美人从少女到迟暮的一生,暗寓一种隐情,引发观者无限的情思和感怀。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