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宋代传世山水画(六)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老秋
《关山春雪图》北宋 郭熙 绢本淡设色 纵197.1厘米横51.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图以立幅形式表现深山春雪过后的景色,画之上部雪山巍峨,峻峭的山峦和茂密的林木衬出山中的屋舍,溪水流淌,水磨欢转,使寂寥静谧的雪山增添了生气。画幅左下方山石上有“熙宁壬子二月奉王旨画关山春雪之图,臣熙进”款识,可知此图绘制时间与《早春图》为同一年,画法有大体相近。
《山村图》北宋 郭熙 绢本淡设色 纵109.8厘米横54.2厘米 南京大学藏
此图于夏季山野风景中穿插村落及隐居的生活。立幅正中是峥嵘巍峨的巨峰,山势奇险在烟蔼中浮现,其下为两山夹峙的峡谷,下部平坦处建有山庄及亭阁,山麓浅沙平岸有渔船停泊,山水中点缀乘轿的士大夫及朴野的渔夫山民,虽寥寥数笔,但人物神情动态跃然于绢素。此图虽无款识,但似卷云状的山石和壮健的笔墨正是郭熙的本色,画中山峦林木郁郁葱葱,展现的是“夏山苍翠而如滴”的风貌。
《幽谷图》北宋 郭熙 绢本墨笔 纵167.7厘米横53.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本图构图创意颇为别致,在狭长的立幅上布满险峻的山石,岩间生有寒树数株,石罅中又泻出清泉一股,画家以淡墨画山,用浓墨写树,境界清幽,颇有笔简气壮景少意长之妙。但从景物布置而论,此图又似是通景大屏中的一部分,原画已难窥全貌,此一推测很难确定是否成立。此画为北宋秘府收藏,著录于《宣和画谱》,画幅上钤有“宣和宝殿”等印。此画虽无作者名款,但流传有绪,历代皆定为郭熙之力作,应属郭熙传世绘画中的精品。
《寒林图》北宋 郭熙 绢本墨笔 纵153厘米横98.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图于双幅拼成的立轴上画古柏一株,旁衬以寒林枯木,古柏老干虬枝,寒树木叶尽脱,二者各具姿态,鲜明地写出了柏树历经岁寒不凋的品格。郭熙不专以画寒林著称的,但这方面也具有相当的造诣,他曾在宋宫钦明殿中图绘《松石平远图》,可惜未流传至今,此幅寒林图无作者款识,曾经清宫收藏,虽不能断言出自郭熙之手,但作为李郭传派的宋代优秀作品当无疑义。
《树色平远图》北宋 郭熙 绢本墨笔 纵32.4厘米横104.8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一河流两岸树色平远的景色。画中之景以河为界可分作前后两部分。前景画河流近岸,平地坡石,其上生古树数丛,枝干盘曲伸张,树上枯藤缠绕,垂蔓点水。整个景物清寒枯硬,其境界清旷平淡。画面以平远布局,构景简洁,开阔而均衡。其树似鹿角蟹爪,山石笔法灵活多变,墨色浓淡变化丰富而微妙,所造之境具体真实,从中可以看出李成画风的影响,同时又体现出郭熙山水画的典型风格。
《早春图》北宋 郭熙 绢本水墨 纵158.3厘米横10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郭熙,中国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人,生卒年不详,出身布衣,好道学,喜游历。善画,初无师承,后在临摹李成山水画中受到启发,笔法大进,后升迁待诏,成为宫廷画院重要成员。郭熙能画出“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此画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的季节变化。在章法上兼有高远、深远、平远,层次分明,画中虽无桃红柳绿的景色,却已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画上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树绕岩叶溪开冻,楼阁仙居家上层。不籍柳槐间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