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传世书画 > 绘画 > 五代 巨然《秋山问道图》轴

五代 巨然《秋山问道图》轴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中国书画网编辑

  

五代 巨然《秋山问道图》轴

《秋山问道图》轴,纵165.2cm,横77.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 巨然《秋山问道图》轴

局部图

五代 巨然《秋山问道图》轴

局部图

五代 巨然《秋山问道图》轴

局部图

  此图纵156.2厘米,横77.2厘米,绢本水墨。上部一峰高耸云霄,中部两山合抱,山麓溪畔,曲径通幽,山中林间有茅屋数间,主客端坐于堂,点出了“问道”的主题。山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圆浑厚实。山顶多“矾头”,坡石用长、短披麻皴描绘,平和凝重,不求奇峭。山体用淡墨烘染,山石之凹处则以浓墨、焦墨点苔,显现江南山水之湿润郁秀、生机流荡。笔性温和,不装巧趣。这就是董源、巨然在艺术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用以描绘“淡墨轻岚”的江南山水的一整套“皴、擦、点、染”的技法。而巨然较之董源,除了在构图上汲取北派山水之密林重山,层次井然外,其笔墨也趋于粗放,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尤擅长用粗重的浓墨秃笔点苔,更彰显江南山水之植被茂盛。巨然身为僧人,其画中也处处透漏禅机,所谓“澄怀观道”也,董源《龙宿郊民图》中描绘的生民群戏群舞的场景不复再现,代之以孤独、空寂、萧瑟,幽僻的意境。此图以“秋山问道”为名,一径曲折而入,深山之中独此一家,不知何处来客,向隐居的高人“问道”,令观者肃然感觉到场景之超尘脱俗、幽深静谧,感觉到禅宗宣扬的清澈澄明的禅心与空寂温静的大自然的融合。

  巨然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僧人大画家。江宁(今南京)人。生卒不详,五代宋初画家。南唐亡,至开封为开元寺僧。善画山水,深得佳趣,知名于时。笔法师董源,早年着力刻划形象,用长披麻皴画山,山顶矾头,晚年逐渐趋于淡泊,追慕自然。与董源并称“董巨”,为江南山水画派重要代表,并与荆浩、关仝和董源并称为五代至宋间四大山水画家。其作品有《夏景山居图》、《夏日山林图》、《秋江晚渡图》、《溪山渔乐图》、《云岩萧寺图》、《秀峰图》、《遥山渔浦图》等,还有《秋山问道图》、《层崖丛树图》、《万壑松风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烟浮远岫图》(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等传世。

  巨然继承并发扬了董源“平淡天真”的画风,其作品明旷高洁、酣畅爽朗,而且舍弃了在山水画中对世俗生活的描绘,而改为追求隐逸的趣味,由此幅画中可略见一斑。

  巨然继承了董源山水画的“淡墨轻岚”,在意境上发扬了董源“不装巧趣,皆得天真”的艺术风格,但却也有所创新。巨然笔下的山石,朴实、庄重而郁秀,他不求奇巧和青绿设色,而重在充分展现水墨技法,以粗而短的墨线作皴,圆浑的感觉确切地再现了江南湿润的气象。巨然喜欢在山顶绘矾头(山顶石块),借助这些石块的层叠互抱之势来表现山脉的转折走向,后人认为巨然的这一用笔胜过董源的“峰顶不工”。

  巨然所画树木常常是连成一片但又彼此顾盼的,给人一种生动的跳跃感。对风和水巨然也倾入了很大的功力,他借助蒲草、树木等随风摇曳的姿态来给人以水流风吹的清润之感。巨然肉透于骨的用笔手法超出了董源骨藏于肉的手法,使人感觉“平淡趣高”。不过总体来说,巨然与董源的绘画风格还是一致的。历史上巨然与荆浩、董源、关仝并称五代四大山水画家,后人多将“董巨”视之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