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传世书画 > 绘画 > “北曲杂剧”——《歌乐图卷》

“北曲杂剧”——《歌乐图卷》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张璋

 《歌乐图卷》描绘了南宋宫廷歌乐女伎演奏、排练的场景。画面中九位女伎、一位老乐官和二位女童于庭院中一字排开,手持笛、鼓、排箫、琵琶等多种乐器。画中人物均穿着南宋时期的典型服饰:九位女伎身材修长,穿着红色窄袖背子,高髻上饰以角状配饰;男性乐官佩戴朝天幞头,女童则戴簪花幞头。此卷所绘的人物及场景是南宋社会文化生活的生动写照。
   《歌乐图卷》中所绘九女子,皆披褙子外衣,此服饰出现于北宋年间,流行于南宋时代。在河南禹县白沙一号北宋墓壁画《伎乐图》,和传世的南宋《瑶台步月图》页中都可见到。此外,女子梳高髻并簪有三朵花状饰物的发式与南宋《瑶台步月图》页和《荷亭儿戏图》页中的女子发式相近。图中另二个女孩装扮官员样,所戴直脚幞头也是宋时官帽样式。另一位手抱琵琶的男艺人,穿圆领窄袖袍衫,戴曲脚幞头,与河北宣化辽墓壁画《散乐图》中的吹乐艺人相同。从此图人物的服饰和幞头考察,有宋制和辽制混合的形迹。

“北曲杂剧”——《歌乐图卷》

  《歌乐图卷》,北宋,佚名,绢本工笔重彩设色,手卷,纵25.5厘米,横158.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歌乐图卷》的主题标以“歌乐”,较为笼统。从戏曲史考之,应是从唐代优戏发展而来的宋代杂剧,至南宋与金对峙时期,宋杂剧逐渐演化出北曲杂剧和南曲戏文两大地方性戏曲类型,都是兼有歌舞和表演并带有一定情节的戏曲形式。南曲戏文演唱不用管弦乐器伴奏,采用徒歌的方式,只以拍板节拍,用锣鼓扶衬;北曲杂剧则用锣鼓、笛伴奏,并加入弦索乐器如琵琶等。此图上的乐器,除锣鼓、拍板外,并有排箫、笛和琵琶,联系人物服饰特点,应是北曲杂剧的表现形式。故而其时代应定为金代,其主题为“北曲杂剧”。

“北曲杂剧”——《歌乐图卷》

         在技法上,《歌乐图》设色细腻鲜艳,用笔精细而能够随物应形,通过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物象的特定质感,如衣纹流畅、竹叶劲挺、树石沉雄,写实且富于意趣。画面构图疏朗简洁,节奏感强,整体上呈现出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而以歌乐女伎为表现题材的作品在南宋人物画中极为少见,具有相当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北曲杂剧”——《歌乐图卷》

      《歌乐图卷》画面右侧为一棵棕榈树,树干以淡墨晕染,树叶双钩,并填以石绿色,上层的树叶以树身为轴呈对称状;地面上点缀了几丛花草,草叶以没骨写意法画出,地面上白色的小花以浑点点出;地面局部晕染石青,并勾勒有平行的水平线表现地面质理。画面左侧的配景,靠右边为太湖石和竹丛的组合,地面点缀花草,花草的描绘方式与右侧配景中的花草一致。太湖石的轮廓线比较粗犷、写意,石面以石青晕染,局部施以皴擦表现质理。太湖石后的竹子,竹竿和竹叶双钩,中间几株竹竿以石青晕染。太湖石和后面的竹丛也呈中轴对称状。左边有一段栏杆,栏杆后绘有一棵盛开着白色花朵的树,似为梨树,树干双钩,树身晕染,树叶为瓜子形点叶,白色的花瓣以椭圆形的点进行表现,画面美感十足。

“北曲杂剧”——《歌乐图卷》

      《歌乐图卷》中所绘九女子,皆披褙子外衣,此服饰出现于北宋年间,流行于南宋时代。在河南禹县白沙一号北宋墓壁画《伎乐图》,和传世的南宋《瑶台步月图》页中都可见到。此外,女子梳高髻并簪有三朵花状饰物的发式与南宋《瑶台步月图》页和《荷亭儿戏图》页中的女子发式相近。图中另二个女孩装扮官员样,所戴直脚幞头也是宋时官帽样式。另一位手抱琵琶的男艺人,穿圆领窄袖袍衫,戴曲脚幞头,与河北宣化辽墓壁画《散乐图》中的吹乐艺人相同。从此图人物的服饰和幞头考察,有宋制和辽制混合的形迹。

“北曲杂剧”——《歌乐图卷》

     《歌乐图卷》的主题标以“歌乐”,较为笼统。从戏曲史考之,应是从唐代优戏发展而来的宋代杂剧,至南宋与金对峙时期,宋杂剧逐渐演化出北曲杂剧和南曲戏文两大地方性戏曲类型,都是兼有歌舞和表演并带有一定情节的戏曲形式。南曲戏文演唱不用管弦乐器伴奏,采用徒歌的方式,只以拍板节拍,用锣鼓扶衬;北曲杂剧则用锣鼓、笛伴奏,并加入弦索乐器如琵琶等。此图上的乐器,除锣鼓、拍板外,并有排箫、笛和琵琶,联系人物服饰特点,应是北曲杂剧的表现形式。故而其时代应定为金代,其主题为“北曲杂剧”。

“北曲杂剧”——《歌乐图卷》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