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李虹霖 拍卖 收藏 秋拍

中国书画网 > 传世书画 > 绘画 > 宋·辽·金 > 宋人小品中的人文情怀

宋人小品中的人文情怀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

宋人小品中的人文情怀

宋-松涧山禽图页----绢本,设色,纵25.3cm,横25.
 

    从宋朝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中,典雅工致、富于情趣的小品画占据了相当多的分量,花鸟、山水、人物,各种类别均有精彩的描绘,这些小品虽然着墨不多,而形象却生动逼真,设色自然,匠心独运,不仅体现了画家精湛的写生技巧和营造意趣的能力,还向我们展示出画家对人与自然和谐,艺术与生活交融的人文精神的把握,值得我们玩赏品味,探讨学习。

  一、自然无我的花鸟情愫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花鸟画能充分展现丹青之美。在宋朝,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其中“格物穷理”的风尚,促使花鸟画的发展达到了历史的巅峰。而翎毛小品的创作在北宋就已相当流行,南宋盛极一时,虽历经八百余年的风雨,流传至今的作品数量依然相当可观,并且都是惊艳工巧、雅致可爱,令人回味无穷的佳作。名花闲草,珍禽野凫,从大自然瑰丽景致到一虫一鸟稍纵即逝的美妙瞬间都被画家捕捉入画。不仅画艺精湛,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也极为丰富。宋朝花鸟画家在深入观察自然同时,从未放弃过对理想美的追求,对生命的关怀,这些远远超过对色彩的关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没有其他任何历史时期的花鸟画家,能像宋人创造出如此优美的花鸟小品,表达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对生命的讴歌,对自由的憧憬,对一尘不染的自然无我之境的向往。表达出画家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人文情怀。

  如林椿的《果熟来禽图》,典型的折枝立鸟式构图,作者在幅不盈尺的绢素上,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丰收的苹果树,取景较为单纯。画面上一枝苹果从左上方伸入画面,在树叶的掩映下,四只成熟的苹果,被作者描绘的令人垂延欲滴。经过季节的变换,岁月的痕迹丰富了叶面,虫噬、黄边;树叶大小的穿插,树叶间的掩映,树叶翻转的情态变化,在画家精心的刻画下显得那么真实自然。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立于枝头的一只小鸟,画家运用工笔画中丝毛的技法绘出了毛绒绒的质感,赭黄色的羽毛,翅膀和尾羽皆有黑色,圆圆的脑袋,灵巧上翘的尾巴,蓝色的小眼睛,带有稚气的短小的嘴巴,整体显得可爱而又顽皮,难能可贵的是小鸟在画家精心的刻画下表现出一副神情颇为洋然自得的样子,似乎在感受着丰收的喜悦,享受着自然的美妙时光。同时,从小鸟的神情中,透露出画家对自然美的喜爱与追求,对自然中小小生命的喜爱与敬畏,仿佛那只小鸟就是画家自己的化身,画家忘记了自我,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体现了画家本人以及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然美的崇尚与追求,对大自然孕育美好生命的赞叹与歌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面貌。这与当代笔墨程式化,强调笔墨显示个性,抒发内心情感的写意花鸟画的精神面貌是迥然不同的。

  二、回味无穷的诗意山水

  宋代山水画中有许多富有诗意的小品,如佚名作《秋溪放牧图》,进处有一土坡,坡前一堆大小不等的石头既打破了土坡的整体,又增加了空间感。坡上三棵山村野郊常见的树木,两棵树叶相对繁茂,在画中形成一定的面积感,而另一棵树叶基本落光,与之形成对比,既丰富了画面,又显示了同一时间不同树木的季节变化,坡上散落的树叶已让人感到秋天的来临。画中间的坡岸面积较大,用一条只露一半的小溪与前坡分开,引起了观者对空间的想象,加强了空间的迂回和前后湖面的空间关系。岸上的三棵树木与前坡的树木掩映在一起,既联系又有区别,同时又切割遮掩了后方广阔的湖面,避免了湖面的单调。而且树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枯枝、红叶,零落的藤蔓,与前坡的树木共同营造了一个浓郁的秋天的气氛。可以看出作者对大自然景物潜心的观察和精心选取,以及对山水画空间、景物独具匠心的处理。

  在这幅小品山水中,更令人惊叹的是画家对中间湖坡上水牛和老农的描绘,这在山水画上属于点景。一头水牛正和老农拗劲,虽然在画面上占得面积很小,但作者却进行了精心的描绘与刻画。牛毛皮的质感,肋骨的纹理,和牛角的纹理,甩尾的动作,牛蹄的动作,一切都显得真实自然、一丝不苟。水牛正压着头,瞪着圆圆的眼,活像一个任性的顽皮的孩子,憨态可掬,故意和老农逗着玩,不肯回家,对大自然中的生活还没尽兴,满怀留恋之情,故意向老农撒娇使性子。而老农使出浑身的气力欲拉牛前行,似乎和水牛有一样倔强的性格,这种性格的老农在现实的山村中也是常见的,在画家的笔下更显的活灵活现、细致入微。人与牛性格上的相同之处在生活中产生了对立,进而演变成生活的妙趣在跃然于绢素之上,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同时也可以看出画家的艺术创作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留心于生活的妙趣,在生活中进行了细心的观察,使自然、生活和艺术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并通过艺术的创作进行了完美的表现。也向今天的我们展示出那个朝代人与自然和谐,艺术与生活交融的人文风貌!像这样的山水小品在宋画中随处可见,如《柳溪归牧图》、《春山渔艇图》、《风雨归舟图》、《龙舟竞渡图》……

  同时还要指出的是,宋朝山水画家用简洁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幅富有诗意的小品,但画家并未把注意力全部用于景色的刻画上,而是将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置于诗情画意之中,渔夫、老农、商人、隐士、文人、达官显贵,均有精彩的描绘。宋朝画家通过小品山水的形式,反映了不同阶层人们的世俗生活,这种山水画不是纯粹为表现山水景色,也不是为了炫耀技巧,人物也不是为了点景而点景,而是将山水景色作为人生活的一种诗意环境来描绘,是为了人的理想生活而创设的,画中的人物的生活是与所描绘的环境相和谐的。画家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更注重的是表现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生活与艺术的完美交融。面对宋朝画家的人文情怀,对艺术真谛的理解,对艺术真谛的把握,处于当今社会思潮中的美术工作者应该好好学习,好好领悟。

  三、情致盎然的风俗人物

  在宋朝流传下来的人物小品画中,不乏描绘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底层劳动人们世俗生活的画面。这些表现出宋朝画家对人们生活的关注,这个关注是全面的,是情致盎然的,是没有等级观念、贵贱之分的。画家的艺术创作又根植于生活中常见而又令人欣然一笑的生活趣事,充分体现了世俗生活的乐趣,在画家眼里,生活既是艺术,艺术创作表现生活,注重艺术与生活的完美交融。同时也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人们注重世俗生活,注重以人为本,追求人性化。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其艺术成就和考史价值是无需多说的。如果把《清明上河图》看作一部对当时人们社会生活全景式的电视记录片,那么李嵩的《货郎图》则是对底层劳动人们生活的特写镜头。

  《货郎图》尺寸为25.3厘米*70.3厘米,画家在这么小的画面上精心描绘了货郎在乡间售货的场景。秋日晴空,坡草初黄。村外的古柳树下,老货郎站在货担中间,手持蛇皮鼓招揽顾客。货担上装着各色农具、日用品、玩具,还有喜鹊、八哥等活物。离货郎不远,一位母亲被孩子们簇拥着赶来。孩子们陶醉在货郎到来的喜悦中,有的围着货郎担嬉戏追逐,有的在吃刚买的食物。担子左边,一个被母亲拉着才脱离襁褓的婴儿,大概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热闹的场面,高兴的手舞足蹈。右边,一个大孩子一边往嘴里塞糕饼,一边拉着小弟弟往回走,小弟弟没得到吃的,手指着货郎,倔强地往后退。右下角,一个年岁稍大的女孩,站在那里羡慕地望着吃食的小伙伴们,她一手提着葫芦,另一手的食指不觉地伸进淌着口水的嘴里。老货郎精神矍铄,面容慈祥,浑身上下插着小旗、野鸡毛等饰物,显得滑稽而亲切。面对这群顽皮的小顾客,他既欢迎又有些担心,微笑的脸上带着一丝忧虑。他一边摇着蛇皮鼓招揽生意,一手护着担子,嘴里吆喝着货品名称,又不时呵斥那些淘气的孩子,以免他们冲撞了货担,那位怀抱婴儿的母亲,既担心前面的孩子跑得太快会跌倒,伸臂呼唤着,又被身边的孩子纠缠着要她快走,同时她自己也被各种货物所吸引,不由加快脚步往前赶。

  在这幅作品中,画家以当时乡野村间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为题材,构思严谨而富于变化,对众多人物的心理和动态都刻画得生动细腻,妙趣横生,画面洋溢着欢快活跃的气氛和质朴无华的民间情调,真实地展现了那个朝代画家对当时的民间社会生活的理解和关注,充满了人文情怀。

我们对宋朝画家在绘画艺术中所表现的人文情怀已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与感触。那种在艺术作品中体现的,画家对人与自然和谐,艺术与生活交融的人文精神的感悟,是我们当代美术工作者应当学习,应当发扬光大的,是构建一个和谐繁荣的社会所必需的。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