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收藏 拍卖 秋拍 李虹霖

中国书画网 > 当代书画 > 相关文章 > 传承与开拓 来支钢水墨艺术展 学术研讨会

传承与开拓 来支钢水墨艺术展 学术研讨会

来源:国家画院 作者:编辑:中国书画网编辑部

      近日,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了“传承与开拓——来支钢水墨艺术展”学术研讨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中国画学会原副会长孙克、《美术》杂志原主编王仲、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尚辉、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中国美术报》社社长、总编王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陈明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美术理论家刘曦林为此次研讨会发来亲笔信。专家学者们对来支钢水墨艺术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创新之处等作了全方位的理论解析,并以来支钢水墨艺术为个案研究,探讨了中国水墨在当代传承与开拓创新的时代命题。

传承与开拓 来支钢水墨艺术展 学术研讨会

王镛(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来支钢作为李家山水的再传弟子,传承了李家山水——积墨画,并将积墨画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到极致。我称他的积墨画为丰富的单纯,其在处理黑白灰调子变动上有独到的造诣,营造了一种非常雄浑的、深邃的意境,甚至有一种悲壮的感觉。来支钢几十年艰辛创作,从草根画家到如今在山水画界有一席之地,向我们展现了当代画家艰辛奋斗的精神状态。同时在他的水墨山水中,我隐约感其深厚的家国情怀。正如中华民族从苦难的境地到如今真正地崛起,其山水画中悲壮之感与此存在着内在关联。来支钢的作品无论从技法上,还是从意境上来讲,对传统水墨山水画都有所开拓。
 
孙克(中国画学会原副会长):可染先生是中国山水画真正的高峰!来支钢是李家山水第三代传人。从来支钢的作品中看出,他下了很大的功夫。而且他对待艺术的态度非常严谨,这也是对李派山水精神的传承。来支钢的作品,在探索传承李派山水、积墨山水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画面的意境、气象浑厚,不同于别人。来支钢的画气象宏大,山、水、云、气、树木各方面都处理得很好,创造了一种新的山水画特点。此外,来支钢在写生基础上的创作方面也很有独具一格的探索和创造。

传承与开拓 来支钢水墨艺术展 学术研讨会
来支钢《山高云不碍》248cm×124cm 2014年

王仲(《美术》杂志原主编):“雄浑”这个概念历代画家都在追求,但在中国画里边感到雄浑是非常少的。前几年,我看到来支钢的画,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到“雄浑”,这很不容易。来支钢的构图为全景式的,他就像大导演一样,抓住了关键的局部,将山水复杂的内在结构以富有张力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震撼人心的构图。来支钢大都选择了大山大水的极致,并以“满屏”、不留天地的方式,建构了一种悲剧性的,如交响乐般、史诗一样的效果,以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抓住人们的视野,给人们心灵以震撼,他做到了。此外,来支钢用的墨也很有特点,他学黄宾虹也好,李可染等等也好,可以将这样的形式都综合起来加以运用、加以发展……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时光无情,画史也如梭,好像昨天还在讨论从黄宾虹到李可染再到贾又福这20世纪山水画的传承链,今天又接上了来支钢,好像看到了这条山水链在21世纪的演化轨迹,而且是一条钢轨。支钢承传了现代山水画的文脉,又在承中寓变,在变中获得新生。支钢之变,有积墨塑造的千岩崛起的大势的支持,可能更赖于挥扫自如的云烟气象的浑厚气韵。古人有“云为诗留”之说,道出了中国诗画的妙处所在。支钢有悟,遂号云禅,喜绘长云若阵、朵云若舞、光如射电之象,为千岩万壑披上了彩衣长袖,以墨象为气韵注入了诗情,得黑白之天下式,得山河浑然大美,诚老子之道也。支钢善于总结艺术规律,他的作品体现了一种气局、一种境界、一种火候、一种大美。我相信他的才华与悟性!
 
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来支钢的“传承与开拓”总结来说:传承古人、传承李可染,然后有开拓、有变化,形成了自己的样貌。他从写生入手,经过概括和提炼,然后再以夸张手法表现,这个点非常好。尤其是他画的云彩,是他一大发明。以往中国画是注重线条,云是勾出来的,但来支钢的是云是没有线的,水也是没有线条的,来支钢以墨画云的方法达到一个高度,表现出他深厚的积淀。另外,我以为来支钢对李可染的继承更多的是继承精神,胆子很大,画的大画气势磅礴,非常了不起。来支钢还年轻,在此基础上,有名师指导,有传统的技法,再加上大胆,我相信他的画将来还会更上一层楼!

 传承与开拓 来支钢水墨艺术展 学术研讨会

传承与开拓 来支钢水墨艺术展 学术研讨会
来支钢 《大潮》 2640x250cm (局部)

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来支钢的个性符号比较鲜明,他画得黑、画得浓,有逆光侧光的效果,这都是李家山水的基本特征。但是来支钢山水画在大的雄浑气势上和其他李家山水有很大区别,他画的《艺·道》和《云·道》,并不完全来自于现实山水,意图改变李可染先生从自然山川当中提炼的创作方式,更多地体现了自己主观的想象性,这是心灵镜像山水,确实如王镛先生所说有悲剧性,但还带有一种神秘感,来支钢画得特别大、特别满,也特别密实,局部看比较震撼,整体让观者处在一个幻境之中,这正是来支钢山水风格——山水镜像。来支钢的作品,如《大潮》,是重复某一段山水、某一段云朵、某一段浪花的变化,这种复制是非常好的,有画面的节奏感,有其内在形式规律的探索。他对云、水的积墨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从无定型的孤象,变成有定型的孤象,令它们变成我们可触摸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来支钢改变了我们对山水画传统的认识。此外,我以为来支钢画面中所有的这种气势来自于动感的追求,这种动感和我们看到的所有的山水画追求静的、意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来支钢和李可染作品不一样的地方,并不是完全的积墨把山水的质感呈现出来,这是来支钢的创造,所以他能够把云和水画成像山石一样的体量。在这种体量中,他追求一种奇幻的变化,这是来支钢自己从内心深处呈现出来的艺术特点。
 
王鲁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可染先生的夫人邹佩珠先生生前亲笔为来支钢题写了“传承与开拓”,深有寄托,这个寄托也是中国文化、中国艺术发展中的最大一个主题。今天这个展览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其实也是来支钢在某种意义上向李可染先生致敬,并以此回答邹佩珠先生命题。李可染先生临终嘱托李宝林先生说要突变、要大变,也是希望中国画能再发展……,那么来支钢这几十年的探索、创作,也是对可染先生临终嘱托的一种回答。从来支钢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对李家山水的传承,这样一种“基因”的延续,当然也有“变异”。来支钢画里头给人一种巴洛克的感觉,光影迷离,很多侧光、逆光,包括绚光、云光、水光、山光、树光,各种各样的光构建了来支钢的水墨艺术的视觉特点。来支钢在积墨法画山水方面,继承了李家山水,他确实是李家山水第三代传人。

传承与开拓 来支钢水墨艺术展 学术研讨会
来支钢《写生作品》

吴洪亮(北京画院院长):“传承与开拓”,不仅是邹佩珠先生给来支钢的一个题目,更多的是一个期许。来支钢的作品中有“满”,但是他的“满”中,又有他的现代的构成感,在他的“满”之中,又看到他的空灵,这种空灵通过他作品中的“水”“云”,能让我们从其中找到他的个性语言,在传承的逻辑中日益地生发。看了来支钢这么多的精彩的作品,可以肯定他花了很大精力,并且有自己一种独特的视觉程式,但在现代空间系统的逻辑里,画和观者是有关系的,所以画者从观者角度出发再创作还有可思考的空间。看他的画不禁让我想到,如今我们用新的科技能解决很多问题了,但画者可以为观者提供哪些不同思考方式,这是一个有趣的命题。从当下中国画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以为把笔墨自身精神能量的统一性升上去以后,其实还有很多功课可以做。 
 
张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山水画应该要进入我们现在的生活,跟现在的审美发生关联,从这个意义上讲,来支钢的作品很有意思的。来支钢的作品总体来讲气势很雄厚。他在“外师造化“的基础上,接受外在的大自然的“馈赠“给他以启发,并在这个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感受、修养,然后用笔墨语言来进行呈现。他没有完全的脱离物像,跟大自然保持着联系,但又不是直接以大自然为客观写照,以非常主观化的形式,凝聚了艺术家很多情感的表达,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创作中来支钢对中国山水画的精髓有体会。来支钢尤其画云独具一格,他以墨积法使云气变得生动。总的来说,来支钢一方面深入传统,一方面以当代人的审美意向,对艺术本身语言进行通贯东西的探讨,毋庸置疑,这样能够创造出一些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也能够让他的作品流传得更加久远,也能够打动更多的观众。
 
王平(《中国美术报》社社长、总编辑):来支钢山水的艺术风格既有对可染先生画风的承接,也源于他在学习过程贾又福老师技术的传授,但同时,他也完成了对于李可染先生画风的个人突破。我们今天看到的画画得比较大、比较猛、比较密,也比较黑,这正是来支钢艺术形式语言的特点——拙、重、大、厚。尤其来支钢在积墨画山水烟云方面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实现了对传统山水图式造境的突破,也体现出他对于中国传统文人笔墨情怀的回归。总的来说,来支钢作品体现出了雄浑的崇高美,与我们时代的发展里面现实的一些艺术课题,也与我们今日民族的时代精神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呼应。我想这是大家对来支钢的作品给予肯定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来支钢的画是一种纯水墨表达、一种灰调的变奏,展现了笔墨色阶的丰富性。他大尺幅的画有交响乐的感觉,中幅的让我们想到咏叹调。在水墨里边来找五色的丰富性,这也是来支钢一种非常有意识的选择、一种求法。在笔质结构个性化表现上,来支钢以精工密皴、积墨、墨韵的叠加产生出来一种精微新风格,从细部来看,他的山石、水等表现出一种雕凿感、凝固感,他画云的形质氛围,他画水之骨,他笔下的浪潮看了容易让人沉迷,甚至有点像珊瑚、树木、花丛,这都是从一个流动性的瞬间里边捕捉的凝固性,所以他的山水画里面才会有那种洪荒感、崇高感,或者雄浑感。来支钢在对笔质墨的运用中既见证了他自己的个性,也体现出了他对墨的控制力,风格自成一体。
 
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来支钢是李家山水的第三代传人。来支钢的绘画语言的传承关系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就是承续了李家山水的文脉,特别是积墨的技巧,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来支钢的积墨是建立在对水墨特性的把握,这个把握是汲取了李可染先生的笔墨技巧,但是在水与墨运用上,他有点不同的是,更加利用了水的变换多端的特性,他表现的山水有魔幻的效果,特别是大幅作品,气势逼人,有巨大的吸引力。来支钢的作品在线和点的运用上,集点为线这是最开始的起点,逐渐发展到点接近于面,所以凑近看有点像现代抽象的绘画效果。在章法上,满和密是最大的特点,但不是层层叠叠密不透风,而是以巧妙的留白方式打通了脉络,形成了墨色之间的气韵流动的效果,令画面有强烈的生命感和磅礴的乐动感。总的来说,来支钢的山水是依据宋元山水,乃至现代山水发展,不断地添入主观的意象,最后形成了现在这样一个令人过目不忘的面貌。

传承与开拓 来支钢水墨艺术展 学术研讨会
来支钢《梨花带雨》250cm×125cm 2018年

此外,一些著名画家、理论家虽然未能参加研讨,但也提出了他们的一些看法。
 
来支钢这次展出的作品和几年前相比,变化比较大,能够让我们感觉到他非凡的创造力。他这次展出的作品,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体现更多的是对题材的关注,让我们感觉到他在创造了一定的艺术境界的基础之上,又有了很深刻的思想高度和思想内涵。同时他也将对普遍意义上的艺术的关注上升到对民族精神的把握,在对民族气派、民族风格特色的艺术语言的精神把握上,他又跨进了一大步。他是一位尊重民族文化传统、热爱现实生活,在艺术实践当中有着创新和创造的艺术家。传承和创新,这是我们时代的需要、时代的要求,所以今天在中国国家画院办“传承与开拓”为主题的这样一个展览,也希望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看了来支钢的展览,感觉非常震撼,他的大幅作品大而不空,很有内涵。中国水墨画这么大尺幅的作品,如果把握不好,通常很难立得住,但是他的笔墨的内涵,他能够把这种大画创作出有充分的耐看的东西,这个是不简单的。这说明他对中国画传统语言把握得、理解得非常到位。另外他的一些小幅山水作品,既有写生的也有创作的,小而不简单,别看尺幅小,但是空间大、格局大,这也是给我视觉上的一个冲击。他的作品一看就有传承,从李可染到贾又福、李小可,他把水墨画得很厚重,也很空灵。传承不是目的,发展才是目的,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既有传承也有发展。希望他将来扎扎实实地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奉献更多的好的作品。——于文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看了来支钢的这些作品,特别震撼!这些作品正好体现了展览的主题“传承与开拓”。作为李可染先生艺术脉络这一支的传人,从他的作品中看出,他很好地继承了李可染先生关于山水画艺术的一些境界、语言、技法。可以看出他对可染先生、黄宾虹先生、龚贤先生积墨方面的笔墨继承。来支钢用自己的笔墨向传统致敬,向李可染先生致敬,也向自然致敬。他的山水磅礴浑厚,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通过写生将自然融汇在自己的作品中,可以感到一种为中国山水立传的精神。——纪连彬(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
 
在中国国家画院能举办个人画展,确实是一个艺术家一生中的一件大事。中国国家画院除了展出国家画院研究员的作品,还组织邀请全国优秀的艺术家和我们期待的艺术家在国家画院这个殿堂里展出,这也是中国国家画院的一项使命。来支钢,从安徽走出来的一位水墨画家,今天能够将他的大作在这里展示,确实是一件很让人激动的事情。他的作品画得非常满,充满了对水墨方面的激情,他对“云”的有非常成熟的表现,这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的小幅写生作品画得很深入,对水墨的理解比他以前的作品又有大的进步,这让我看到了来支钢的努力和坚持。我衷心地祝贺来支钢的艺术成就,同时也期待他对中国美术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李庚(李可染画院院长、日本京都艺术大学教授)
 
来支钢的画,很多年前第一次看,就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在李家山水里,来支钢是第三代画家里比较用功的画家。你可以看到,他的很多大画都画很长时间,每张大作品,画面每个地方都交代得比较清楚,而且画得比较深入。在继承李家山水和黄宾虹先生的积墨法方面,他有自己独到的东西。特别是他的《大潮》几十米长,一看就很聪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画水的人一定非常聪明!表现了来支钢在笔墨运用和笔墨控制上,能收能放,很大气!他作品中的“山”和“云气”画得都非常好,我更喜欢他的云气,画得非常丰富、非常飘逸,这个在积墨里是很不容易的,画得又生动,又深入,非常好!希望在李家山水里,来支钢能进一步作出贡献!——李宝林(中国国家画院院委)

传承与开拓 来支钢水墨艺术展 学术研讨会
《云间疏雨有声诗》 97cm×60cm 2017年

来支钢是一位来自安徽的艺术家,他的画风延续自李家山水,特别是他对光、对积墨的运用秉承了李家山水的艺术风格,他通过观察生活又寻找出一条他自己用积墨的晕染方式和用笔的特点,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来支钢学自李家山水,但是在他的作品中,又有一些和李家山水完全不同的追求,他画的大的海浪、云的澎湃的形象都是可染先生不曾涉猎的。他用传承自李家山水的积墨法,画了许多不同的题材,比如说在雪山、江河、海浪的呈现上,作为对李家山水的延续,他的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值得学习的。祝他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越走越好!——何加林(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
 
走进展厅,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气象”很大,这个“气象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用墨,来支钢墨用的很好、很透,展现了他对“气”的把握,我看到当代山水画家虽然多数都喜欢用重墨,但强调墨的分量的画家其实不多了。在来支钢的墨里面能够看到他的骨架,他的骨架和墨的关系之间没有矛盾,虽然有些用了一层、两层、三层,但是看过去很透、很润。第二个是来支钢既传承大师,沿着大师的脉络走,同时又有自己的感受。来支钢大画画得很纯粹,没有任何杂念,这充分体现他个人的功底和个人的思想内涵,做到了紧随时代脉搏。即使是小画,来支钢也画出了大气象。当然也正是由于来支钢对“气”的运用自如,所以他的构图千变万化,让我们看他的画不累。而且来支钢的画面里面有好几种走向:一是纵深,一是高远。这样的画面中有协调也有对抗,产生的变化很丰富,就不会联想到同代人的语言,他非常的特别。——方土(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
 
新中国山水画发展进程中,李可染先生是一个里程碑,是一个标志。他的山水画作品以对大山大水的赞美,实现传统山水画向现代转化。来支钢可以说是完全继承了可染先生这种山水的创作之路,创作内容也是主要表现“大山大水”。尤其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特性。在此基础上,来支钢更加关注对大水、云彩等的表现。《大潮》作为来支钢的代表作品充分发挥了他在表现“水”上的特点和追求。该作品在笔墨上,来支钢用积墨,加以空白、留白的方式,画出了“大潮”的气势。——王辅民(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所名誉所长)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