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当代书画 > 书法篆刻 > 文化输出自我反思与问题域

文化输出自我反思与问题域

来源:未知 作者:王岳川

  当然,文化输出也要进行自我反思。“文化输出”的长期、浩大的工程,需要众多的学者集体参与,需要中国学界有自觉的向世界整体推出中国古代和中国现代思想家群体思想。正如东方处于弱势一样,当代中国学者只能在边缘处发出自己的单薄声音,但还是要义无反顾地履行人文知识分子的职责。

  中国已经输出作品了,西方的很多汉学家已经开始关注中国了,但是否他们可以取代我们的眼光?是否我们的眼光就不能比他们高明?是否我们的眼光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就不具有合法性?我认为对此应该重新思考。

  此前有些海外汉学家已经开始了部分的工作,但是我相信重新书写中国传统文化,重建中国学术文化的任务还是会最终落到当代中国学者的肩上。本土学者可以比汉学家更到位地理解真实的中国文化,结合中西学者阐释中国的长处,整体性地推介中国文化。

  我们不能让不懂中国文化的人对我们指手划脚,是很可悲的。发现东方和文化输出工作的主体仍然应该是中国学者,要在“发现”“输出”中强调中国的“主体性”地位,并在东西方之间形成互为主体性——“主体间性”。也就是说,中国的主体性是全球化过程中的西方主体性的一种互动互参的知识话语。这种话语不是建立在价值论的“优劣”上,而是建立在本体论的“差异”上。尊重差异不仅是我们对西方的“政治正确”的要求(消解中心主义),也是对有的人见到洋人就缺钙的“精神补钙”要求。我们需要注意,正确阐释中的主体是谁?谁在误读中国文化?中国文化遗产中哪些是好的?怎样扬弃?如果我们都分不清,让西方人怎么分得清?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正确地阐释自己?为什么我们没有阐释中国文化的话语权力?这都值得深入思考。

  我认为,文化输出应该从时间序列的以先后论优劣,进入空间境界的人类超迈意识。文化输出应该强调价值理性,而不是谈时间先后的工具理性。

  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需要大多停留在物质文化方面,如他们需要了解的是汉字汉语。现在西方学习汉语的人很多。东亚的崛起,成了全球的一个热点。现在美洲和欧洲基本上是属于缓慢的发展阶段,是微利时代,而亚洲发展很快,是暴利时代。这样东方对西方就有了一种吸引力,许多西方人开始到中国来投资做生意。但他们在跟中国人谈判的时候,尽管中国人满脸是笑容,结果中方还是不签字,西方人无法理解所遇到的情况。这其实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性。他们需要了解,需要搞明白中国人的面子背后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其语言背后的所指。文化输出之前其实还是应该先教育提升中国人的思想文化精神,但是现在的教化结果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

  伟大的时代大多是转折的时代和急剧变革的时代,也是僵化保守思想让位于生气勃勃思想,狭隘的单边主义思想让位于多元主义思想的时代。正是在对东方文化精神之火的“拿来”中,西方走出了中世纪;近代中国也用西方文化之火“煮熟了自己的肉”(鲁迅)。在西方文化借全球化之风而想形成世界性文化一元主导时,中国文化当然应该在检讨西方观和中国观的同时,废除扭曲的文化交流观,坚持“西学东渐”[23]中的“中学西传”。[24]这意味着,当代中国文化的输出原则是以我为主,东西互动,和而不同——重视原创性的思想创新和高层次的学术输出,保持文化生态而重建中国形象,成为当代中国的文化使命。

  发现和输出互相依存。“发现”首先是重新阐释的过程,一个民族一个人的重大时期都需要反思精神使我们得以回到本体论根基上。“发现”其实是指中国知识界应该有一种精神的重新觉醒。如果我们没有这种觉醒,就会忘记一个事实: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陈序经时代的中国,今天的中国文化也不是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文化,而是可以认真思考重新“发现中国”意义的时代。我们永远需要在“发现”中认识我们的历史的局限性,但是如果不开始思考自己真正的“中国形象”,所谓“拿来”和“发现”就失去了本真的意义。

  人类文化史在不断造魅又不断祛魅中前进。任何思想都不可能成为永远正确的思想,也没有任何文化体系可以永恒成为他人拿来抄袭的模式,没有任何话语权力的消长可以逃脱历史的意味深长的一笑。只有飘逝的才是永恒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重新发现重新阐释重新确立,一切都在互相交流中使可能性成为现实性。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