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当代书画 > 国画 > 道在笔墨:当代中国画领域的写意旗帜 张立辰

道在笔墨:当代中国画领域的写意旗帜 张立辰

来源:中国美术馆 作者:编辑:中国书画网

     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道在笔墨——张立辰艺术展”将于30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张立辰从艺从教半个多世纪以来, 始终坚持将中国画作为东方视觉文化的核心代表,深入探寻笔墨价值。本次展览以“道在笔墨”为题,呈现艺术家独特而深醇的艺术旨趣的同时,也展现其在中国笔墨精神的创造和创新性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道在笔墨:当代中国画领域的写意旗帜 张立辰
展览时间:2022-10-30 至 2022-11-09
展览场地:1、6、8、9号展厅

     张立辰,1939年生于江苏沛县,1960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师承潘天寿、吴茀之、陆抑非等名师,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立辰从艺逾半个多世纪,在中西艺术观念的激烈碰撞中,一直坚持中国画的笔墨传统,力倡“中国画写意精神”,最终形成了“淋漓豪放、劲健华滋”的艺术风格,在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和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此次展览以“道在笔墨”为题,展出《天地歌》《香远》《家乡的风》《墨葡萄》《毛泽东诗意》《兰竹课徒稿》等170件(套)代表作品和课徒稿,以及30余件(套)实物文献。展览通过“文以明道”“画以体道”“谈艺论道”“立身行道”“授业弘道”五个部分,在系统梳理张立辰中国画创作、教学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立体呈现其独特而深醇的艺术旨趣,以及在中国笔墨精神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道在笔墨:当代中国画领域的写意旗帜 张立辰

道在笔墨:当代中国画领域的写意旗帜 张立辰

    在当代中国画领域,张立辰先生是写意的旗帜,是大写意花鸟画的领军,也是重建中国画传承体系卓有收效的师表。他自五十年前师从潘天寿以来,不断精研古法,注重鲜活感受,吸取时代新机,兼取他山之石,得吴昌硕之气,齐白石之情,潘天寿之理,旁参青藤之恣肆,八大之奇逸,西方的平面构成,以对笔墨妙悟的深度,文化积淀的厚度,节奏对比的强度,文化修养的广度,自觉拉开与西洋画的距离,表现了饱满精神和充沛感情,赋予了大写意花鸟画以高亢昂扬又饶于生趣的内在精神。他之所以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大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境地,首先在于文化立场的坚定,同时也在继承黄宾虹与潘天寿思想的基础上,认真回顾百年来中国画发展的得失利弊,以清醒的头脑,敏锐的认识,摆脱了西化理论的误导。更能从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把开掘传统的精华与进行现代阐释结合起来,把对于中国画学本体的理法思考与重建中国画学传承体系贯通起来。为了中国画的发展,应该充分重视文化自觉,充分认识中国画背后的中国文化体系的重要性。但近百年的中国画发展,却渐渐偏离了中国文化的体系,转而以西方文化的思想体系来改变中国画。惟其如此,张立辰先生像其他有识之士一样,善于反思弊端,接续文脉,重新认识中国画自身的艺术发展规律,以文化托命的责任感,努力构建中国画自身的教学体系和中国画学理论的价值体系。他的精神,实属难能可贵。

——薛永年

道在笔墨:当代中国画领域的写意旗帜 张立辰

“道在笔墨——张立辰艺术展”前言

      中国花鸟画以“妙得其真”作为最高境界。得真者,即得生命之意蕴也。

      回溯中国美术史,动植物形象自远古便已存在。彩陶、青铜器、画像石、绢帛、宣纸……皆描绘、刻画着花鸟画艺术的嬗变历程。宋元之际,文人水墨兴起,花鸟画实现了对生命抒写的飞跃。画家在传达自然生命信息的同时,更注重传达自我生命信息。他们将书法点画的直抒胸臆与直击性灵引入花鸟画,使“象随笔化,景发兴新”的写意蔚为大观。在鸟鸣珠箔、群花寤寐中,画家笔下奏出了悦耳的生命清音:鸢飞鱼跃、流水落花、蝶翩莺舞乃至枯藤寒鸦、苍苔寒潭,无不萌动生命的意识,传递生命的温热,彰显生命的价值。
 
      张立辰先生的花鸟画,显然已“妙得其真”,其精湛的笔墨技巧和精彩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一个从自然美到艺术美,从自然生命到艺术生命不断升华的动态过程。事实上,张立辰的童年,便已对一生浸润于花鸟世界有所预示。他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古彭乡间,山花野卉、荷塘竹林的成长环境,深度关联着他的诗情记忆。其作品中的菖蒲题材,便是故园风物的幻化,饱含着乡愁与回望。儿时的张立辰还曾奇遇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的真迹,更成为烙印在生命中最珍贵的艺术初体验。

      20世纪60年代,张立辰进入浙江美术学院学习,正值国内艺术界大兴美术革命之风,新旧、中西之论争呼应着社会文化激烈变革的年代。张立辰拜入一代宗师潘天寿门下,彼时潘先生正高擎民族传统大旗,力推中国画教学改革,提出人物、山水、花鸟分科教学,并引入诗词、书画与篆刻诸科,建立了首个成熟的现代中国画教学体系。而潘天寿本人治学从艺,极重理法之“道”,笔墨结构与章法布局无不谨严考究。这些因素对青年张立辰影响深远,为其注入了历史文化、诗词歌赋、书画篆刻的精神琼浆,并循环于不息的生命运动中。尤可贵者,潘天寿先生格局宏大、气象浑穆的艺术风神与民族文化担当在张立辰身上得以薪传。改革开放之初,张立辰调入中央美术学院。随着西方当代文化的席卷,传统中国画语言的美学价值备受质疑。面对斯情境,张立辰以过人的定力深潜传统,并在教学中以传统为本,融合南北、涵纳古今、并蓄中西,在抒写花鸟风神之同时追逐自身的审美理想,终卓然成家。

      张立辰认为:“中国画之精要在笔墨之美”。斯言诚哉。中国书画之“道”在于笔墨。笔墨之于中国绘画,一为造型,一为性情。天地万物形态相异,各有奇趣,画家须用笔墨写其形、摄其神,以媲造化天成之功。而笔墨内涵美质,轻重缓急、提按皴擦、浓淡积泼无不契合画家性情禀赋,故可寄形于笔墨,问道于己心。张立辰提出的“笔墨结构”,正是中国画传统之旨归。此结构源于自然万象之变,通于文字形成之理,成于书法表现之神。笔墨相会,或圆润流畅、清澈明秀;或凝重古朴、力如钟鼎;或浑厚老辣、雄强遒劲。所谓有体有用、有胎有骨、有形有势,有开有合,天机自张,性灵所钟。

      张立辰的笔墨品格深契文脉,近取潘天寿、吴昌硕、齐白石,乃及朱耷、徐渭,远追五代徐熙。其用笔重书写,以笔法取形,挥毫而扫千里之势,线条醇厚而奇倔,凝练而恣肆,若龙游太虚,隐隐然其实有形。在落笔成画之前,画家已然成竹在胸,运墨落笔都能抵本真,直达具象背后的意境深处,恰如郭熙《林泉高致》所言:“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其用墨,有古意,出新意,参古人之法,黑白之间见朴素宇宙观;其用水,敢倾水而冲涤,墨骨为体,以水破墨,既留其骨,又添滋润,酣畅淋漓!可见,张立辰不仅得古之法、通古之心,且以时代气象融渗,无穷出清新。

       张立辰以墨竹见长。画竹时,他目视心识,心手相应,追其胸中所见,有如兔起鹘落,既得竹意,也得竹法,正可谓“身与竹化”——起笔迅疾,八面出锋,巨幅墨竹的疏枝密叶浮动于烟光露气间,历经风吹雨打仍气节不变、清瘦挺直。枝叶极密处不可透风,极疏处则可走马,有群燕争飞之势。张立辰又善画荷,以草篆之法,绘残荷、风荷、秋荷、夏荷、墨荷、彩荷……用笔恣肆,浓墨泼写,尽取其气,趣在似与不似之间。其荷时有硕叶如盖之态,时有亭亭净植之姿,时有枯秆通天之势。如风荷者,秆如长枪大戟,顶风而出,笔如拉弓,真力弥漫!

      我尤认同张立辰先生“写意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这句话。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必有其精神。以艺表现精神,必有其审美。中国之写意,迥异于西方写实与抽象。此“意”,接天连地,通古达今,浩荡回转,延续数千年文脉而历久弥新!写意,是诗韵盎然的中国风在造型艺术中的体现。它的表现智慧和创作过程,它的思想性和形式特征,皆是东方精神的形象对应。写意与我们的民族历史、民族精神同构。而此同构,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而不息向前。由是,中国画家当从中国艺术的历史生成入手,研究写意特质的源流,强调“夺造化”“移精神”,关注创作与人生的双重体验,实现生命活动的共鸣。

       时代进,笔墨随,立根本,开新境。张立辰先生寓道于笔墨,生意粲然。

       此道不孤!

——吴为山(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美术馆馆长 )

道在笔墨:当代中国画领域的写意旗帜 张立辰
张立辰《野葡萄》137×68cm 1982年 中国美术馆藏

道在笔墨:当代中国画领域的写意旗帜 张立辰
张立辰《秋荷》 209×143.8cm 1991年  中国美术馆藏

道在笔墨:当代中国画领域的写意旗帜 张立辰
张立辰《家乡的风》132×66cm 1999年

道在笔墨:当代中国画领域的写意旗帜 张立辰
张立辰《残荷》 230×52cm 2001年

道在笔墨:当代中国画领域的写意旗帜 张立辰
张立辰《节节报平安》230×52cm 2002年

道在笔墨:当代中国画领域的写意旗帜 张立辰
张立辰《梅雪共春》355×218cm 2006年

道在笔墨:当代中国画领域的写意旗帜 张立辰
张立辰《霜天》364×101cm 2009年

道在笔墨:当代中国画领域的写意旗帜 张立辰
张立辰《天地歌》506×242cm 2015年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