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拍卖 李虹霖 收藏 秋拍

中国书画网 > 艺术家动态 > “何家英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何家英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人民形象 中国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系列精品展——何家英精品展”于4月15日上午10:30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二层4号展厅隆重开展。

  

“何家英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何家英

  本次展览展出何家英工笔及写意作品近40件,其中工笔画20件、写意画20件,既有各创作时期的工笔画代表作品,也有近些年来创作的写意画精品。如《山地》、《落英》、《大凉山的女人》、《偏梳苗妇女》等。

  在展览现场,何家英先生就此次参展作品及近两年的创作情况对中国书画网记者做了介绍和解读。

  

“何家英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落英 90.5x350cm 绢本设色 1992年

  

“何家英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山地 136x166cm 纸本设色 1983年

  

“何家英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大凉山的女人 64.5x57cm 2015年 纸本设色

  近年来,何家英在国内外受邀举办了不少作品展览,但他却坦言,唯独在北京办展,是最让他紧张的。展览现场,何家英对记者说,“一方面,北京云集了众多名家,大家对艺术的见解、见识较为广泛,而自己的作品大多是在北京‘露过面’的,担心大家因为太熟悉,而没有新鲜感,所以,如果没有一批新的力作,真的不敢在北京搞个展。”此次参展的都是何家英三十年多年来创作的精品,何家英介绍,这些作品一直都本着国家所提倡的文艺思想来践行的,始终都贯穿着“命运”的主题,承载着人的命运和宇宙之间的关联。

  作为中国近30年来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何家英的工笔画以其圣洁、感伤、隽永、真切的人物形象和深刻、巧妙的创作构思以及精妙、清雅、朴素、高华的艺术品格开一代画风,赢得了业界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他的写意画也从工笔画中派生而出,并继承了元人文人山水画的笔墨与品质,形成了富有诗意的小写意画风,成为何家英艺术中的另一组成部分。

  古代造像的研究,不能丢!

  工笔画艺术是中国绘画早期的主流形式,已达到了中国绘画的巅峰。自唐宋到新中国,历经千年的进阶,而何家英正是当下这个“时代阶梯”的前足者。在何家英看来,当今的中国工笔画空前繁荣,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是一个可贵的成就,需要得到梳理和认同,但同时他也提到,在工笔画领域,无论从创作思想还是文艺理论,材料制作、艺术观念,都存在不小的问题,亟待去解决。

  

“何家英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春城无处不飞花 240x155cm 纸本设色 1980年

  基于此,中国艺术研究院目前也专门成立了工笔画研究院,加强该方面的创作和研究。何家英表示,现在学院派的教学以西洋画素描作为绘画基础,这个毋庸置疑,因为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但素描不仅是西方的还应该是中国的,素描应包含中国传统造像方式方法的传承和研究,而艺术研究院的传统学科就是承担了这个责任,弥补此方面的空缺,让那些值得传承的文化成就和文化遗产不至于随着时光的即逝而丢掉。艺术教学有责任担当起传承责任,加强古代造像的研究。当今艺术界必须要从理论上加强中国文艺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古代文化学术的研究和梳理,因为这是艺术的根本。而在创作过程中,不可急于求成,因为中国传承下的艺术和历史博大精深。

  

“何家英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街道主任 112x91cm 绢本设色 1981年

  此外,绘画材料的研究和推广也是工笔画领域的重要内容,材料是绘画的载体,有什么样的绘画材料就会有什么方式的绘画,材料的改变也会改变中国画的面貌,这一点在中国壁画上体现尤为深刻,艺术家对中国壁画的研究,不能仅仅把视角拘泥于明清时期,而应该把视野放长远,尤其是中国晋、唐宋的艺术,都值得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并且发扬光大。研究中国壁画体系会发现,它们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灵感,给与今天的中国画、现代画绘画体系产生巨大影响,让中国的艺术特别是中国工笔画艺术立足于世界艺术的前列。

  三十多年的创作实践,何家英透过中西方绘画表象的对立,注重于绘画本质,发现了中西方绘画语言的共通原理与根本规律,使两者融合成为了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状态,自由地运用其中所长,并立足于中国画的本体语言,对中国画的现代性展开了创造性的构建,使传统工笔绘画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关注。

  “中西方的艺术的融合,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虽然中西方绘画是对立的体系,在从绘画本质上,是相同的。中西方绘画要从蔚为大观、正面的共通的层面汲取营养,而不是拘泥于旁门左道的、刻意突出自己的小个性,而应该走一条真正的大统之路。”何家英对记者说。

  工笔体现创作思路 写意需要笔墨功夫

  被誉为“当代工笔人物画最具代表性画家”的何家英,近两年不乏写意作品见诸展览。而何家英并非从出道开始就专攻工笔画,他最先是练习写意画,颇受多位大家影响,后来才转到工笔。如今欣赏何家英作品会发现,何家英的艺术创作,是融“工笔”之精微、贯“水墨”之疏朗,兼写实与意象、凝厚与清雅,呈现了诗性、真切、悠远的情怀——精微处毫发毕现,疏朗处墨趣横生。

  采访中,谈及当下工笔画的现状,何家英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工笔的体制,能够承载作者的生活感受,体现创作者的创作思路。而写意画同样需要很大的笔墨功力。在学习和创作中,参照大师的作品形成一幅自己的作品,甚至取得成功,这是相对容易做到的,但是想形成一幅真正代表自己风格,个性化的作品,则需要时间和功夫。如果大家都只模仿一个老师、一个画家,没有自己的东西,那工笔画是要被毁掉的。”

  对此,作为何家英的得意门生,曾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金奖”,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孙震生深有感触,在现场他对记者透露:何家英先生在艺术上的严谨和认真的态度,像信徒一样虔诚,这些都一直影响着学生的创作,尤其是在技法方面何家英一直强调切勿亦步亦趋的学习老师,而是要尽量画的和他不一样,创作出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面貌,不要学成“小的何家英”!

  何家英后期的创作,从工笔画又派生出小写意画,完全脱离开黄胄时期老师的风格,在进行写意画的探索式创作时,借鉴了元代文人画的写意体式笔墨,他表示,元代文人的写意画并非和明清写意画似得那么率意,元代文人画中工笔是基础,文雅、平静 有书卷气,有精深的笔墨内涵,这些都是值得品味和体会的。

  创作中何家英注重把山水画的笔墨风格融入人物画中,线条、用笔缠绵,这就是元人山水画的水墨风格,超脱世俗的精神贯入自己的写意画中,也许一开始并不成熟,但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创作,会逐步找到创作的宗旨和感觉。

  何家英表示,近年来,自己作品的艺术市场反响较好,但艺术家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艺术市场上,因为每一幅画,都是自己的创作写照,一幅作品从创作到完成可以慢,但必须是精品。

  “我马上到退休的年龄,我希望自己退休,可以躲起来画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专心画画。这是我的愿望。”何家英对记者说道。

“何家英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何家英,1957年出生于天津,自幼喜爱画画,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工笔画研究院院长。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四个一批”文艺人才等荣誉。擅长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代表作品有《山地》、《十九秋》、《米脂的婆姨》、《酸葡萄》、《魂系马嵬》、《秋冥》、《朝*露*桑》、《舞之憩》、《杨开慧》等。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