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潘天寿多件精品亮相宁海县童衍方艺术馆
来源:西泠印社等 作者:编辑:中国书画网编辑部
今年是吴昌硕诞辰180周年,同时,潘天寿美术馆也即将开馆。5月15日,“硕寿无疆”吴昌硕、潘天寿作品展在宁海县童衍方艺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吴昌硕和潘天寿书画、金石作品共92件,藏品多为西泠印社及宁海县文保所所藏,也有部分私人藏品。展厅中两位大师的艺术精品齐聚一堂,见证了他们的艺术成就和深厚情谊。
吴昌硕先生以篆刻名于世,后致力于书画,并带动其他各项艺术齐头并进,是我国近代史上以诗、书、画、印四绝而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
潘天寿是宁海人,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擅意笔花鸟、山水、指墨画,为当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艺术巨匠。
吴昌硕对潘天寿有知遇之恩,更有师徒情谊。吴昌硕爱才若渴曾以“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句作篆书联,并另有长诗赠潘天寿以作勉励。
吴昌硕《梅石图》
展览中不少作品在市面上难得一见。比如,现场展出的一幅《绯袍图》,此画潘天寿作于1921年,图之右上角,阔笔奇石,得自然之趣,左下朱竹斜串而上,笔势遒劲挺立,极有厚度。枝叶不多,贵在神完气足。而一幅《行书南溪温泉口占诗横批》则寄托着潘天寿浓浓的思乡之情。
潘天寿《绯袍图》
潘天寿1962年返回故乡,住南溪温泉,留下一字一画六尺对开横批。《行书南溪温泉口占诗横批》诗曰:“踪迹十年未有闲,喜今便得故乡还。温泉新水宜清浴,爱看秋花艳满山。”此横批直书十几行,抑扬尽致,纵横得宜,似不经意而法度谨严,大气而稳健。
宁海是《徐霞客游记》开篇地、“中国旅游日”发祥地,走出了天下读书种子方孝孺、左联五烈士柔石、国画大师潘天寿等名家大儒,诗和远方在这里和谐融合、相得益彰,让宁海成为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送万家福的地方。今年是童衍方艺术馆开馆10周年,10年来,童衍方艺术馆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举办展览、讲座、培训等一系列艺术活动,积极推动金石文化传承发展。此次展览,是杭甬两地和西泠印社建立战略合作联盟以来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推动杭甬两地文化发展的有效实践举措。
展览现场
童衍方艺术馆于2014年5月15日修建开馆,新旧两馆建筑面积共计2000余平方米。旧馆位于“群峰簪笏”古宅,是一座嘉庆末年建造的具有典型江南风格的四合院,马头墙左右对称,鱼龙雕饰错落有致,墙体分别塑有“群峰簪笏”、“清流映带”,是古镇前童耕读文化的集中体现;新馆是原“尺木草堂”旧址,为一组古建筑群,紧邻作为历史建筑的老馆,分别为前楼、中院、后堂,延续了前童“石基、砖墙、黛瓦、石窗”的建筑风貌。
展览现场
童衍方,1946年生于上海,号晏方,书斋名曰宝甓斋,浙江宁海前童人。著名金石书画家,师承来楚生、唐云,擅金石书画艺术,尤精鉴赏。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西冷印社副社长、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宁波市文艺大师。童衍方先生一直从事中国传统金石书画艺术创作,作品艺术风格鲜明,具有洒脱、朴拙、雄强、朴茂、刚健的个人风格,尤其对金石文化艺术的研究与书法篆刻艺术的创新探索乃是当代领军人物。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