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大观:陈子庄艺术文献展 在川音美术馆开幕
来源:未知 作者:编辑:中国书画网编辑部
陈子庄是二十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画坛奇才之一,纵观他整个艺术生涯,一直致力于用具有时代特征的笔墨来表现中国传统美学精神。近日,天府国际·砚山艺术季·第四季:“咫尺大观——陈子庄艺术文献展”在川音美术馆开幕,展览聚集了陈子庄的原作、写生稿及文献资料,多达111件,并以此数字纪念陈子庄111周年诞辰,展现这位巴蜀艺术大家的艺术史价值与文化追求。
陈子庄(1913-1976)
陈子庄(1913年-1976年),出生于四川省荣昌县。早年在成都等地卖画,受到齐白石、黄宾虹等的启发。陈子庄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初时号兰园,晚年号石壶。他擅长山水画,尤其善于描绘农家小景,笔法率真简洁,奇趣横生,耐人寻味。他的代表作有《山深林密》、《秋山如醉》、《溪岸图》等。陈子庄曾任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四川省政协委员。他的艺术成就在生前并未得到广泛认可,直到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遗作展后才引起轰动。
《花卉》1966年
陈子庄的绘画艺术进程可以将1968年视为界线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以花鸟为多,山水较少,人物极少。这一时期的花鸟画用笔率性,往往大笔挥写,以雄强潇洒取胜,构图奇倔霸悍,设色明丽。
《乌尤望峨眉》 1964年
据主办方介绍,近代以来,四川出现了不少优秀的水墨大家,对他们的人物生平、艺术价值的研究既有益于中国画实践的经验借鉴,也同时为研究群体提供了微观个案。此次于川音学院美术馆举办的陈子庄展览,既是一场多维度文化盛会,也是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的又一次重点展览策划。
《蟇颐》
陈子庄立足巴蜀大地,感受川渝文化深厚的人文内涵,体验巴山蜀水雄秀神奇的生态景观,在继承传统国画精湛的技艺的基础上,在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的氤氲下,形成了自己对水墨语言独到的理解和极具个人标识度的创作风格。开幕式结束后,召开了关于陈子庄画作艺术价值的学术座谈会,与会嘉宾围绕陈子庄的创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滋养未来艺术创作,并为中国画创作的变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学术经验。
《丹崖州渡》
据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时代与创新、继承与发展中吸收人类历史长河中所有可资借鉴的优秀文化,是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对学生的殷切期望,也承载着这所院校致力于建设中国高水平美术学院的教育理想。“在今天我们进行学院化的美术专业教育,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方式上,既需要向内不断锻造经验,也需要向外不断吸收大师的有益精华,促进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在新时代的中国式美术教育方面的创新探索。借助于此次展览的引进和交流的方式,为学生们提供更精华的艺术滋养,也成为美术学院施行先进美术教育的有效补充。作为四川省最重要的专业美术学院,本次陈子庄艺术文献展选择在川音美术馆举办,不仅提供了师生们与大家零距离的‘对话’,也通过文献的形式提供了每一位同学在艺术人生中都值得学习和具备的坚韧品格,同时,也是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在建设中摸索出的科学美育方式。”
《杜甫行吟》
据悉,本次展览由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川音成都美术学院、成都静涛金石书画博物馆联合主办,瀞园美术馆承办。展览将持续至9月20日。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