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天籁阁学术研讨会”在嘉兴隆重开幕
来源:美术报等 作者:编辑:中国书画网编辑部
11月24日上午,“2023首届‘天籁阁’学术研讨会”在嘉兴隆重开幕。
本次研讨会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嘉兴学院、嘉兴南湖学院主办,嘉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嘉兴学院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研究中心承办。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和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挖掘“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与天籁阁的重大历史文化意义,传承和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叶瑛,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永红,嘉兴市政协副主席王登峰,嘉兴市党建研究会会长、市咨询委副主任祝亚伟,嘉兴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研究中心主任吴云达,嘉兴南湖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贾文胜,嘉兴南湖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朱蓉,嘉兴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姚建新,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钱永忠等省市领导到会。开幕式由嘉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黄国强主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国际艺术史研究逐渐跳出了传统上单纯依赖风格分析的窠臼,迎来艺术社会史的转向。而在中国,随着赞助人、收藏史研究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明清收藏家群体的重要价值也随之凸显。
项元汴是一位影响着中国艺术史走向的大收藏家。自六七十年代以来,台湾那志良、翁同文等学者聚焦项元汴藏印和收藏,1984年韩国学者郑银淑在台湾出版了首部项元汴研究专著,此后,项元汴吸引了海内外诸多学者的目光,最近十年来,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如井喷般涌现。
明 马图《墨林项世丈小像》 上海博物馆藏
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2005年习近平同志亲自批准,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的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
在编纂出版“大系”过程中,留意到历史上嘉兴地区以项元汴为代表的收藏家、书画家群体对传承保护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大系”收录的1700余件珍贵的元代及以前卷轴、册页数字图像中,仅项氏天籁阁旧藏就达200余件,所占比例之高,在历代藏家中绝无仅有。
经过“大系”团队不遗余力地收集整理,目前,天籁阁旧藏在全球范围内的收藏分布情况已经得到了较为清晰的呈现,海内外顶级的文博机构,如大英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京都国立美术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均有不少项氏旧藏。作为一项成果,研讨会主办方还特别编印了《嘉兴天籁阁绘画、书法藏品目录》,供与会专家学者参考。
本次研讨会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与天籁阁”为主题,包含一场主旨发言与两个分会场,近30位专家学者发言。
在开幕式之后的主旨发言环节上,主办方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先后邀请了七位长期以来活跃在艺术史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研讨会主题作精彩的主旨发言。
虽然未能来到现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张立辰,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余辉,先后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同时也从各自的学术研究领域出发,分析问题、表达观点。
现场的四位发言嘉宾,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许向群,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杨惠东,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锦炎,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宗教哲学与艺术哲学研究所所长何欢欢,分别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与天籁阁收藏的历史文化意义,“大系”与中国古代绘画的出版,天籁阁主人的鉴赏印,“大系”对佛学研究的重塑意义等不同角度,与现场听众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来自全国各地高校、文博机构和嘉兴本土的文史专家,分别就“大系”与中国美术史、书画传承与保护的创新性研究、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转化,项元汴天籁阁收藏的特点、时代价值与历史地位,明代中晚期江南书画艺术研究等话题各抒己见,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会后,本次研讨会的成果还将结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