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两岸艺术高校艺术家作品联展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编辑-jane

展览总监:刘 赦
总策展:张正民
策展人:沈淑琦
学术主持:曹意强 薛 墨
策展助理:李 路 许 玥
主办: 南京师范大学 台南艺术大学
承办: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 江苏台湾小镇美术馆
时间: 2018年11月2日—11月28日
地点:南京市文苑路1号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
新闻发布会:2018年11月2日上午10点
开幕:2018年11月2日上午10点30分
学术报告会:2018年11月2日下午2点30分
参展艺术家名单(姓氏笔画排序):
大陆:王华祥、邓箭今、左正尧、孙良、刘庆和、刘旭光、刘赦、江衡、杨志麟、沈朝方、张浩、张望、张正民、吴维佳、封加樑、管怀宾、蔡广斌
台湾:阮常耀、齐简、张君懿、洪一平、陈浚豪、陈炳宏、吴銀海、罗景中、林宏信、林俊廷、黄文栋、詹献坤
前言
当代艺术如夸父逐日般,追求形式的变化,虽时有批评者诟病其有凌空蹈虚之嫌,然而现代艺术的发展逻辑,指向的是形式即内容。《道德经》中有“大象无形”之说,推重具体形式之后的本质,但得鱼不能忘筌,艺术的境界无疑是通过其表达所凭借的媒介和语言来实现的。我们认为,“大象无形”中所谓无形,可以理解为多形,是挣脱有限物质世界和内容之后的无穷形式幻象,用无限制的形式去表达观念。因此,我们用相反的逻辑去考虑问题,不是为观念寻找表达的形式,而是赋予形式本身以观念。故而,我们用“有形”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
艺术形式本身有其历史和发展逻辑,无论是油画还是国画、书法、新媒体艺术或是其他任何艺术,其历史就是形式创造的过程,没有超越时代的形式,任何形式必然产生于历史的上下文中,本展览选借助两岸交流的契机,探讨的是当下时刻,艺术中“形式”这一客观存在,“形式”所带有的时代印记,以及“形式”本身是如何回应时代的。
两岸艺术界,既熟悉又陌生,既邻近又遥远,借艺术之名,聚集一堂,想见的不只是百相世态或桃花林溪,更是构建一种艺术对话,借“有形”实现“无形”的思想交流。
参展作品先赏:



邓箭今 器官社会学手稿1 40x26cm 水彩纸本 2017

封加梁 偎 110x130cm 布面油彩2012

管怀宾 11、《印迹圣城》 2013, 影像、 2‘54’‘

洪一平 風動四方2017

黄文栋 璀璨年代




刘庆和 退潮之十二 34×34cm 纸本水墨 2016

刘赦 2018-《影》 纸本水墨 70x100cm

刘旭光 痕迹2011-9,墨、矿物质颜料、锈、骨胶、蛋清、宣纸 2310x1900cm


王华祥 风往回吹——接近真理的花可以长开不败 90X70CM 2017



张正民 温床 2018 92X180 水墨综合

左正尧 西蒙·波娃的精神家园 Spirit Homeland of Veauvoir, Simone de Beauvir 纸本水墨 ink and wash on paper 500cm×780cm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