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东方——“6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展开幕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编辑-jane
在中国,生于60年代,已经成为了一个话题。有人说,生于60年代的人,是一批有点高傲有点自卑的人,一批有过崇高理想的人,一批喜欢怀旧的人,一批开始祭奠青春的人。从世界范围来看,“60后”一代出生在战后世界巨变的时代,包括思想的巨变、社会的巨变、科技的巨变和艺术的巨变。他们一出生,就可以感受到意识形态的冲突、冷热战争的对抗; 他们的儿童时代,是披头士的年代,是人类征服太空的年代; 他们的少年时代,是文化实验的年代、是人口爆炸的年代、是能源危机的年代、是全球开始变暖的年代。为此我要说,生于60年代的人,是与众不同的一代人,他们成长于80年代、奋斗在90年代、成熟成功在新的世纪。可以说,“60后”一代,在世界的变革中建立和怀揣着理想、执着和践行着使命,他们创新又务实、他们单纯又复杂。

冯放--鹤No.1--182×100cm--纸本水墨--2017

刘刚--57038102--145×75cm--纸本综合材料--2018

唐晖--植物--75×105cm--水彩--2017

姚璐--中山烟云图--84×83cm--数码摄影--2008

张立--秋之幻-2--82×80cm--宣纸水墨--2016

张方白--塔之八--190×97cm--纸本水墨--2017

王家增--城迹—111--72×63cm--纸本丙烯--2016

海报B

缪晓春--毒--120×30cm--宣纸微喷--2008--Miao-Xiaochun--Poison--120×30cm--Pigment--print-on-paper--2008

王晓鸣--《母亲教我的歌(大提琴)》德沃夏克曲--80×56cm--丝网--2017

艾安--女人体局部5号--56×46cm--水彩--2016

祝彦春--景迈山的黄昏--200×200cm--纸上自然物质--2016

邱志杰--海龙屯地图--120×70cm--宣纸设色--2017

韩中人--自然城市之一--194×110cm--纸本墨彩--2017

苏新平--红之一--112x168cm(28×28cm×24)--铜版画--2017

黄勇--人上人No.4--90×30cm--纸本色粉--2015
在这里展览的,都是生于60年代的艺术家,他们是一批横跨49-59岁的人,大多有着相近的成长背景、相似的价值观和对艺术的信念。从年轻时代对于艺术规律的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到梦想着个性的张扬和语言的纯化; 从对旧艺术思维和范式的挣脱,到对新艺术观念和新媒介的实验,他们都曾经桀骜不驯地进行过各种艺术尝试,也都曾在中西艺术的熔炉中不断锤炼。今天他们都已经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领跑者、佼佼者、坚守者。
这个展览选择了他们的纸本作品,纸虽然只是当代艺术众多媒介中的一种,但却是最为基本、任何人都离不开的艺术“元媒介”。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会从纸起步,走向其他不同的艺术领域。对于中国艺术家来说,纸不仅代表了中国的传统,纸还意味着一种独特的思维,因为无论他们经历过怎样的社会变革和自我更新,纸是中国艺术家思维的“元点”,这样的“元点” 曾经影响了整个东方,乃至世界。
今天,中国人正跑步冲向自己的梦想,中国梦也是东方之梦,是和平之梦、幸福之梦,美好之梦。面向东方,我们正在迎来一个伟大的新时代。谨以此文献给我们60后永葆梦想的这一代人,祝愿展览带给上海更多的美好!
2017年11月14日凌晨于上海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本次展览策展人余丁)

展览名称:面向东方——“6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展
展览日期:2018.09.20-11.20
开放时间:每周一至周六 10:00-17:00
参展艺术家:艾安、冯放、黄勇、韩中人、刘刚、缪晓春、邱志杰、苏新平、唐晖、王晓鸣、王家增、姚璐、张立、祝彦春、张方白、左筱榛(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主办单位:上海新美术馆,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
策展人:余丁
助理策展人:王可
展览地点:上海新美术馆,徐汇区古美路1528号A7楼2层
来源:凤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