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Inter-Youth 艺术家工作室报告|实验绘画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网络

第二届“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以“实验·绘画:艺术家工作室报告”为主题,聚焦艺术家的创作空间与创作状态。深度挖掘艺术家如何在工作室内通过艺术生产转化感觉、经验和知识,形成艺术作品。本届展览将在展示艺术作品的同时展示参展艺术家的工作室、创作素材、手稿、实验材料等等。
对于观众而言,艺术家的工作室是不为人知的隐秘空间,艺术作品的魅力隐藏其中;对于艺术家而言,这个空间饱含着实验性、探索性的未知能量,通过推敲、挪移、并置,这些能量被释放,带着丰富的个人表达进入公共对话体系并开始发挥作用。每一件出现在展厅里的单体作品都携带着大量创作过程的信息,借由这次展览得到别开生面且饶有兴趣的整体呈现。其中,既包括以工作室为单位的学院教育中的工作室,也包括艺术家个人和团体的工作室,还有极具现场感的绘画行为作品。本次展览将打破传统对绘画的展览呈现方式,将艺术家个案展示和学院工作室的学术呈现以主题展和阐述展的方式有效地穿插。
值得期待的是,本次展览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院校青年艺术家、知名艺术界人士的关注。本届Inter-Youth收到近千件投稿作品,初选入围300多位艺术家的500余件作品。组委会还特别邀请了国外知名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参与展览,回应主题。在注重展览主题单元的同时,本次展览还将组织更多公众活动项目单元,如知名艺术家工作室纪录片放映活动、艺术现场导览直播、艺术家工作室开放日等单元,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进入艺术创作的广阔场域。
本届展览还特别关注Inter-Youth后续项目的延展。对于历届参与、获奖的青年艺术家,组委会将定期回访,并组织巡展、驻留、出版、研讨等活动,加强各地艺术家的交流,并促进青年批评家和艺术家的密切合作。可以相信,第二届“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将以更加丰富活力的色彩,带来一场艺术的青春风暴。
可见与不可见
陈 焰
Studio(工作室/工作坊)这一现象及概念梳理近年来受到不少学者、策展人、评论家和艺术家的关注。众多学术研究、展览、会议、杂志和期刊专题、以及艺术品等就此出现,佐证着studio作为一个既培育又制约艺术作品之空间的迷人之处。 按芝加哥艺术学院玛丽·雅可比教授和米歇尔·格拉布尼尔教授的解读, studio可“作为资源”,“作为设置”,“作为舞台”,“作为居住空间”,和“作为空间和非空间”。但这种功能划分,并不能消除当前对studio的对立态度,一方面是极简艺术家丹尼尔·布伦把其视为“框架,轮廓,及限制”,而该种限制令人窒息,从而studio已沦为“僵化的习俗”,另一方面是巴尔扎克式的“未完成的杰作”中所弥漫的studio的神秘气氛。这实在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加州大学斯维特拉娜·阿尔珀斯教授认为对studio艺术实践的梳理可产生一系列认识论模型,包括studio作为实验室,作为高级现象学经验空间,以及作为艺术的实验性设施。 的确,studio意味着艺术创作在进行中,艺术家的创造力、知识、思想和表达得以产生和完善。尤其对未出或初出校门的年轻艺术家而言,studio还见证着他(她)们的审美和智力日倾成熟,伦理、知识、艺术感受力的丰满和深化,以及对“Who am I" 等问题的本质主义追问。 为此,我们这次国际青年绘画展特别以“工作室”为主题。在这个画展里面,可以看到东西方的青年艺术家们借绘画表达各种主题,表达在全球文化发展所伴随的文化解构中,年轻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构建新的文化和社会空间,如何表达对当今重大题材,诸如全球化、气候变化、民族与民粹主义以及人工智能等等的认知与关注。同时可感受到,20世纪后半叶以降,“真实”、“自然”等概念被分析建构成社会话语后,如何深刻影响着视觉文化等学科。青年艺术家们的作品,从个体经验到生活日常,从过去到当下社会,从绘画历史到流行文化都有所涉及。这些作品跨越了技巧和风格,具象与非形象、极简倾向与拼贴的现实主义,布面油画与综合媒介的作品,甚至介入身体、介入空间的作品都有所呈现。这次参展的作品来自于全球四大洲十几个高等艺术院校在校和毕业的青年人之手,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以东西比较的方式来深入了解青年一代艺术家描述个人和群体的平台。从亲密的肖像到复杂的叙事场景,都出自艺术家个体或者艺术院校工作室的劳作。走过这个场地,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绘画是怎样以一个工作室为单位来梳理和流动地联系此在与虚构、过去与当下,可以感受到通过较好的艺术教育,青年艺术家们熟悉并运用多种艺术和文化的语言和话语,来表达他们对当今时代的文化洞察。同时,作为一个国际展览,放眼全球良好的多元文化,可帮助青年艺术家们通过他方之眼来观看世界,通过分析解读复杂的审美、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条件,来理解别的文化中艺术作品的意义。 回到studio这一主题,我们并不打算介入对其概念内涵及外延的各种争论,而是结合本次展览的主旨和内容,借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罗伯特·斯托教授的话来说,“工作室”是关于:“A Room of One's Own, a Mind of One's 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