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色——尼瓦尔唐卡大型艺术展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admin
“行·色——尼瓦尔唐卡大型艺术展”于9月30日在京开幕,共有40余幅作品届时将与唐卡艺术爱好者见面。包括尼泊尔驻华大使 马赫什·库马尔 马斯基 博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秘书长王永庆在内的数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展览将持续一个月。
据悉,此次尼瓦尔唐卡大型艺术展由北京梦缘启文化交流中心、竹林唐卡工作室主办,目的在于向国内公众推介有着古老悠久传承的尼瓦尔唐卡艺术。北京梦缘启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此次唐卡展主要负责人乔国金介绍说,展出作品绝大部分出自十余位尼瓦尔唐卡绘画大师之手,他们从事尼瓦尔艺术创作数十年,在尼泊尔享有极高声誉。竹林唐卡工作室曾在北京雍和宫、798艺术区等展馆举办过数十次大中型尼瓦尔唐卡展。
乔国金说,自己钟情于尼瓦尔唐卡艺术近十年,期间一直在寻找这一古老艺术的优秀传承者。他表示,国内公众对这门令人惊叹的艺术了解并不多,因此他将尼瓦尔艺术传播作为自己无可推卸的责任。此次在北京十八里店周家庄308号西院举办的“行·色——尼瓦尔唐卡大型艺术展”是他第三次举办此类专项尼瓦尔唐卡展。
在尼泊尔,唐卡被称之为“波巴”,加德满都谷地的原住民尼瓦尔人保持着他们传统的绘制风格。
作为尼泊尔王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尼瓦尔族(也称内瓦尔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王室、政府、军队等重要部门的很多官员都出身于这个民族。尼瓦尔人文化发达,教育普及,铸、塑、雕、镂和佛塔寺庙建筑艺术造诣很高。
赤尊公主进藏时,从尼泊尔带来了一批从事佛教艺术的能工巧匠,中国西藏和蒙古的画师都受到尼泊尔艺术家和尼瓦尔风格的影响。
尼瓦尔画风受印度影响较大,形象生动传神,色彩大胆夸张,构图自然流畅。绘制唐卡的颜料更为考究,原材料传统上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耳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以及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用这些颜料绘制的唐卡经历百年乃至千年,画面仍然金碧辉煌,灿烂如新。这也正是体现唐卡艺术价值的地方。
早期手绘唐卡的材质有布、丝绸、和纸,其中精品一般采用尼泊尔生产的亚麻布制作。亚麻布底纹较粗,故需调白泥浆反复填平,并经打磨加工处理,才能在上面作画,这种用手工加工制作底布的传统工艺,直到今天仍是绘制尼瓦尔唐卡的上等选择。
在唐卡的世界里,尼瓦尔是一份隐秘的传奇。千余年来,这个最早绘制唐卡的族群,端坐在加德满都的阳光里,口诵佛法,笔摩经意,将日月往来、世事更迭,化为红金绿靛中最不经意的一抹。如今,历史源头的汨流清音已了无踪迹,十方妙境的觉证欢喜却依然清晰。尼瓦尔绘画风格唐卡,以其千变万化的色彩与线条照亮了无限界地。传递出了一种普世的宗教寓意——存在着改变人类意识的可能性,以及能与延续人类苦难的贪、嗔、痴相抗衡的力量。
以尼瓦尔绘画风格绘著的唐卡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市西藏之家、莫斯科国立图书馆等多国著名图书馆,还有很多作品为全球私人收藏家珍藏。
本是个爱佛的人,尤爱看佛造像,不问底里,不知究竟,只为那份气度倾倒。汉式佛像风格虽有魏晋南唐之分,但超拔悲悯的态度从容如一,佛像们恬然若思的面貌凝望久了,静气凝神。
藏传佛教知之甚少,偶然见到并一窥门径的便是唐卡了。
这是奇妙的混合着东西方绘画神韵的艺术形式。初见,视觉瞬间会为画面上繁复旖丽的图案和色调吸引,东方情调和异域的神秘感扑面织成大网将人罩住。细看,层层晕染的发丝般纤细笔触以不可思议的细节铺陈出光怪陆离的神佛世界。有獠牙,有身体,有妩媚,有手势,有态度,有传说,有故事……这一切既遥远又熟悉。
东方艺术爱平面喜装饰,往往不遗余力。但唐卡的绘制者们仿佛发心似的想在平面中造出过去,现在,未来的重叠幻境。孜孜以求的在每一可能的微小平面里营造空间感。于是,观者的眼睛就不够使了,这种过度细腻的画风又有了些许洛可可,巴洛克的味道。
看过那个著名的藏式沙画仪式,僧侣们耗时数月创作出精美绝伦的沙上王国,展示一时,数分钟便亲手毁之,以寓世事之空幻无常。。观者无不唏嘘。 唐卡,就像那个凝固的奇幻世界,有代代相传的亘古佛像主题,更有画师们经年累月的汗水和虔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