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拍卖 李虹霖 秋拍 收藏

中国书画网 > 今日快讯 > 展览 | 我站在画布面前 苏天赐的艺术世界

展览 | 我站在画布面前 苏天赐的艺术世界

来源:搜狐艺术 作者:admin

      我站在画布面前——苏天赐的艺术世界

  展览时间:2016.8.26-10.25

  展览地点:艺术馆2楼20展厅 大观厅

  三大亮点 抢先看1. 为纪念苏天赐先生逝世10周年,特策划此展览,获得美的享受之时,也能缅怀先贤。

  2. 全面展现苏天赐艺术生涯的四个阶段,生动再现苏先生深邃的艺术思想。

  3. 手机导览服务,为你提高参观体验。详见微信末尾处。

  你为何要画画?

  展览 | 我站在画布面前 苏天赐的艺术世界

  作为一个画家,总免不了要面对这样的问题。“你为何要画画?”“为何要这样画?”这样的提问有时来自他人,有时来自画家自己。苏天赐唯一现成的回答是:“这是我精神上的需要。”他解释道,这样的回答并不新奇,也不是我所独有的,但只能这样说,因为这样才真实。

  如何画就中国油画?

  展览 | 我站在画布面前 苏天赐的艺术世界

  油画来自西方,它的出现缘于审美载体的需要,在几百年的实践中,其表现力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因此,它已成为西方文化的一种特殊的载体,若果以传统油画为标准,一个中国人要画油画必须以牺牲自己的文化传统为代价,可是油画毕竟又是一种质材,如何运用取决于人的智慧,中国人可以从西方画家的实践经验中得到启发,却无须一成不变,其实西方传统油画的标准在近百年来早已逐步化解。中国油画可以和西方油画并列,问题是必须做出出色的创造。苏天赐曾这样概括他在画布前的所作所为:“我信步而行。”

  作家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坦露他从心底涌起的各种思绪,而油画艺术家苏天赐也撰文一篇《我站在画布面前》,回顾艺术生涯,假人遐思。

  那么,苏天赐有着怎样的艺术理想和抱负呢?他是怎么实现的呢?

  西方的缤纷 东方的空灵苏天赐先生(1922—2006)是当代中国杰出的油画艺术家、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油画艺术在中国的生根与开花,既倾心于西方的求实精神,更珍视民族艺术的宏大气度,融会中西,创造出一种具有民族内蕴的现代的中国油画,成为将油画民族化的最具代表性的油画大家。

  展览 | 我站在画布面前 苏天赐的艺术世界

  苏先生生前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很早便以充满中国意趣的油画作品闻名于世。他自幼以艺术为理想,一生孜孜不倦,以深厚的学养做中西融合的尝试与探索,将中国传统精神与审美意识注入油画的创作,集书写性与抒情性为一体,创造出崭新的油画风格与境界,为中国油画的发展,特别是油画的民族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的作品汇集起来,是一个优雅的艺术世界,也是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展览 | 我站在画布面前 苏天赐的艺术世界

  2016 年8月25日,是苏天赐先生逝世10 周年纪念。为此,南京博物院在先生家属的大力支持下,特别策划名为“我站在画布面前——苏天赐的艺术世界”的纪念展览。展览分四个单元:“诗性的肖像(1948—1949)”“热爱社会 忠于感觉(1950—1966)”“人生贵能重抖擞(1972—1986)”“自有春晖满怀(1987—2006)”,全面回顾苏先生在油画艺术领域学术探索的历程,生动再现苏先生深邃的艺术思想。

    油画似乎是西方艺术家的专长,中国油画艺术家并不多,那么苏天赐是怎样走上这条艺术之路的呢?他的老师林风眠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一单元 诗性的肖像(1948—1949)

  1943年6月,自幼笃爱艺术的苏天赐来到重庆,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由此踏上中国油画创新的漫漫求索之路。他在《我站在画布面前》一文中记录了初次接触油画时的感受:“我进入了另一方天地。它看似平川,却陸离奇诡,一旦进入,我就管不住脚步。这是我第一次站在油画布的面前。它是我自裂床单,涮上胶水自制而成。我激动得把画笔如擂鼓一样在上面敲打,以我少年意气,一心只想跨越高峰,却发现道路崎岖,迂回曲折,又纵横交错,扑朔迷离。”

  展览 | 我站在画布面前 苏天赐的艺术世界
      黑衣女像 布面油画 83X68cm1949 年

  两年后,他拜入林风眠门下,眠师引领他探究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悠久的两条文化长流。1948年,苏天赐受聘国立艺专,成为眠师助教,此后一年间,他步入了个人艺术生涯中的首个创作高峰期,陆续完成《蒂娜像》《林风眠像》《蓝衣女像》《黑衣女像》等肖像作品。苏天赐通过流畅、随意的线条勾勒实现了对人物“形”的把握,自其笔端流淌而出的线条总带着一种“写”的意味,呈现了东方式的诗意格调。可惜,苏天赐的试验和探索因时势变迁在开始后不久便戛然而止,过早终结了一种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绘画风格。

  展览 | 我站在画布面前 苏天赐的艺术世界
      蓝衣女像 布面油画 72X51cm1948 年

  自学生时代至生命最后,苏天赐与导师林风眠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林风眠不仅限于传授给他绘画技巧,还经常引导他去思考一些看似与绘画无关的形而上的问题,告诫他艺术创作要忠实于自己的感觉。这一原则对苏天赐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感受”成了他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苏天赐曾如此评价自己的恩师:林先生不是我学习艺术的第一位老师,却给我有“启蒙”的感觉,这是因为即便我曾从以前的老师那里学到过许多绘画的基本技巧,但是林风眠先生把我直接领去叩击艺术殿堂的大门,让我辨认艺术领域的层次……

  当生活发生变化,苏天赐将如何表达作为画家的体验,他能否找回艺术的初心?

  第二单元 热爱社会 忠于感觉(1950—1966)

  展览 | 我站在画布面前 苏天赐的艺术世界
      黑媛 布面油画 42X32cm1952年

  1949年10月,古老的中国大地迎来了“换了人间”般的巨变。新生的人民政权强调“艺术为政治服务”“艺术为人民服务”,苏天赐的艺术追求出于政治的需要,改辕易辙,在艺术与政治的夹缝中敛步前行。他离开林风眠,辗转苏州、济南、无锡等地,最终落户南京艺术学院。他深入农村,走进工厂,接触新事物,体验新生活,“用普通人所习惯的眼光来观看”,以写实方法画工人、劳模、渔民、女社员,创作了《黑媛》等人物肖像画,他的内心仍忠于感觉,坚守自己对社会和自然的特殊体验。后来,苏天赐发现了烟雨迷蒙中草长莺飞的江南,视其为可以“和自然神交的另一个故乡”。在细雨霏霏之中,在薄云遮日之时,苏天赐创作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太湖渔港》《江南秋熟》等一系列风景画,为自己的油画艺术找到了具有归宿感的画面。

  展览 | 我站在画布面前 苏天赐的艺术世界
     槐花 布面油画 67X56cm1962年

  苏天赐在《我站在画布面前》中写下创作《黑媛》的缘起。“1953年,我任教于华东艺专, 受命改教主课 “创作” 。 由于教学的需要,我和另一位教师同到苏州农村选点,以便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同时也出于教学“示范”的目的画些工农形象。时在隆冬农闲,我巧遇上了土生土长的十七岁农村姑娘“黑媛”,当她被邀请到那家我们寄居于其中的堂屋中坐定,在一片屋顶的亮瓦下照射出来的自然造物竟令我如同遭遇到故乡云影下闪烁的景物一样着迷。在那静穆的脸庞上我看到生命的流淌,饱含着青春的汁液,在眼睑下,在丰唇中。其上是水汽迷离的双眼这一切够我细细研读。我又开始了迫不及待的捕捉,当我在兴奋的状态中收笔之时,我好似又重新找到了我的开始。”

  特殊的历史时期,也会有别样的人生履历,苏天赐在苏北农村体验了真实朴素农家生活,这又会激发他什么样的创作灵感呢?尔后当生活重回正轨,他又怎样重新燃起艺术理想?

  第三单元 人生贵能重抖擞(1972—1986)

  展览 | 我站在画布面前 苏天赐的艺术世界
      会计 纸板油画 28X23.5cm 1975年

  “文革”后期,仿佛残冬将尽,迷茫中的苏天赐重返教学岗位,带领工农兵学员再赴苏北新沂农村,深入生活,画粮站、粮山、草堆、仓库、马车,为公社先进人物写生。苏天赐在《我站在画布面前》中回忆:“正逢公社为改造沙田获得成功,开庆功大会,有人建议让我画“功臣”肖像入光荣榜。我用两天时间画了二十多人,有老支书、老裁缝、石匠、复员军人,还有劲如猛虎的村姑和朴拙可亲的老农。刻在他们脸上可见的历程我不及细读,但我能有区别地感知,新鲜而强烈。这又是一场追逐,为了留住这少有的体验,在公社大会开完后我要回了几幅,它们成为我那十年所留下的有数的几个足痕。”

  展览 | 我站在画布面前 苏天赐的艺术世界
       秋林西山 纸板油画 39X52cm1979年 南京博物院藏

  1976年10月,苏天赐重新站在画布面前,心情极为振奋,整个人“为理想的热情所燃烧”。面对重被发现的《黑衣女像》,他开始沉思:是否继续那次中断的旅程?1982年春,他再度造访苏南太湖,待到情入之时,佳酿渐浓,是诗情还是画意,难解难分,唯有借画笔的挥动将自我化成一片斑斓与芬芳!他直面自然,勤奋创作,绘制了《山中春色》《灼灼其华》《临湖的老屋》《喧闹的春山》《太湖山村》等一批情感充沛的风景画作。凝视这些作品,观者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倾情投入,不由地随之心潮起伏,沉醉其中。

  巴黎是艺术的天堂,苏天赐的巴黎之旅会给他的画作带来怎样的异域元素呢?如何将西方的缤纷与东方的空灵相结合?

  第四单元自有春晖满怀(1987—2006)

  展览 | 我站在画布面前 苏天赐的艺术世界
       法国女孩 纸本油画 51X41CM 1987年

  “我又站在了画布面前,作种种尝试。我审视我的作业若有所得,也若有所失。我想,我应‘朝圣’去了!”1987年初,苏天赐赴法国巴黎考察艺术。在旅法近一年的时间里,他饱餐视觉盛宴,溯源求知,寻求情感的共鸣和激励,着重于探察和研究各类艺术的“发展”和“联系”,寻思自己绘画上的变革。

  展览 | 我站在画布面前 苏天赐的艺术世界
       山村梅海 布面油画 41X61CM 1994年 南京博物院藏

  后来,他又有多次西方之旅,更加坚定了对东方意韵的追求,孜孜不倦地着意于让大自然的魂魄领路,“回归于纯真本原的大自然,回归于面对大自然的自然心态”。苏天赐由20世纪80年代初对外在形式的探究,转向内心意象的抒发,不断弱化具体场景和真实细节,取而代之的是更为阔大的境界和更为强烈的主观意象,常常以少胜多,举重若轻,绘画风格变得更加凝练深沉。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