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特展即将在南京博物院对公众开放
来源:南京博物院 作者:编辑:中国书画网编辑部
2022年6月25日,“晋国”特展将在南京博物院对外开展,展览展出来自山西博物院的231件(套)精品文物,通过“河汾骄子”“争霸春秋”“余烈三晋”三个单元,集中展示从“桐叶封弟”到“三家分晋”,晋国六百年伟业。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共同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吴、晋两国,同源同宗,虽远而交。西周时期,晋、吴青铜器均呈现出继承宗周文化并融合本地文化之特点。春秋时期,晋、吴交融,在今山西太原、忻州等晋国故地发现了许多吴国青铜器,也见证了两周时期中华大地上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晋侯墓考古是20世纪我国商周考古的重大成果,相关数据为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年代标尺”。1992年、1993年,它曾两度入选“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并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1949年以后,我国考古揭开新的一页。各地考古工作如火如荼,晋文化考古也被提上重要日程。
1962年,国家文物局组织人员在晋南侯马一带进行“考古大会战”。这年冬天,利用“会战”间隙,考古人员在晋南曲沃、翼城两县交界处发现了曲村-天马遗址。1963年,遗址第一次试掘。
1979年,正在构建夏商周时期考古框架的著名考古学家邹衡把目光投向了晋南,并率队在曲村-天马遗址开始了以探究晋文化为主题的大规模考古发掘活动。
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兴起一股盗墓之风,曲村-天马遗址也受到波及,随着墓地被盗,沉寂了近3000年的宁静被打破。
1992年,征得国家文物局同意后,由北京大学考古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曲村考古队负责对晋侯墓地展开抢救性发掘。1992年至2000年期间,考古工作者在晋侯墓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发掘,共发现和发掘9组19座晋国早期的晋侯和夫人墓葬和陪葬车马坑等,以及一批轰动海内外的珍贵文物。从西周早期第一代晋侯燮父,到春秋早期的晋文侯,共9代晋侯及夫人墓葬基本被完整地揭露了出来。
2022年是晋侯墓地发掘30周年,这三十年来,晋文化考古研究高潮迭起,收获颇丰。据悉,为整合晋文化考古研究成果,厘清晋国历史脉络,晋国博物馆也推出了晋文化考古领域权威专家的研究成果,以回顾晋文化考古的发展历程,为晋文化考古研究的持续深入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