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藏最大宗乾隆御制诗文稿将现身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来源:北京保利拍卖 作者:编辑:中国书画网编辑部
4月14日,即辛丑年三月初三“修禊日”,“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时间博物馆举办。
新闻发布会宣布本次特展分上下两个篇章,分别以首现的私人珍藏最大宗“乾隆御制诗文稿”和“缂丝之王”《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卷》,这两组重磅展品为轴线,涵盖玺印、书法、缂丝、瓷器、玉器、文房砚墨、宗教法器与工艺陈设等八大品类,近百件宫廷艺术珍品,全面呈现乾隆时期宫廷艺术的卓越成就,借此还原“十全老人”弘历的帝王理想,并以此探析乾隆对18世纪的盛清及后世的深刻影响。
其中,特展上篇将包括六十四纸乾隆御制诗文稿和一本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祝寿颂词册页,并将于本月23日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首次展出。这是目前除北京故宫博物院以外(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硃笔和墨笔御稿共五万多页),私人珍藏最大宗乾隆御制诗文稿。该文稿为乾隆晚年所作,推测为晚清散佚民间。
作为帝王的私人行为,尤其是御制诗文书稿,是清宫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清宫档案,乃至故宫学的重要历史文献。
乾隆一生留下四万余首御制诗和千余篇御制文,对于这些作品不应仅仅停留于艺文研究的层面,通过御制诗文创作,还建构起一套乾隆治国的文化准则。而御制诗文稿是乾隆本人创作并书写,是乾隆皇帝高深文学素养和书法功底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乾隆在位执政期间,个人思想与精神世界的珍贵呈现,折射出乾隆皇帝的内心世界。
这批乾隆御制诗文稿全部收录于《四库全书》,既是第一手的清宫档案实物,也是考察清宫档案整理形成过程的重要史料。通过乾隆御制诗稿,可以将《四库全书》、《陈设档》、《造办处档》、《西清古鉴》、《石渠宝笈》等清宫档案串成一条线,让诗稿与清宫档案、题画或铭刻有机结合。
这批诗文稿涵盖了经筵御论、颂、记、赞、砚铭等多种文体;题材甚为全面,包括读书评史、时政纪事、景物寄情、器物赏析、书画题咏等,是考察乾隆推崇的艺文标准、进而塑造宫廷文化的上乘史料。
同时,这是目前所见能够完整再现乾隆硃稿—墨稿硃批—墨稿成文全过程的一批诗文稿,展现了乾隆思想成型的全过程。
“敬天法祖,勤政爱民”是清朝帝王的治国纲领,乾隆作为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最久的帝王,恪守一生,晚年尤甚。这组《乾隆御制诗文稿》为乾隆晚年(60岁-80余岁)所作,从中可以洞悉乾隆皇帝的诗文理想与家国理念。
前:乾隆御制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硃稿及墨稿硃批
后: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祝寿颂词册页
其中的四组御稿尤为珍贵:
其一,御制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隆从《周易》的“天行健”出发,认为只有杜绝私欲、克己复礼,才能在耄耋之年确保“金瓯永固”运转不息,折射了耄耋老人的“敬天”之意;
其二,行书御制诗《阿桂奏报荆州被水缘窖金洲涨沙激水之故诗以志愧》,是乾隆治理荆州水灾后感发之诗,展现了古稀天子的“爱民”之心;
其三,御制文《八徵耄念》系列,从儒家经典《尚书》中汲“八徵”之法为治国之道,展示了一代帝王的“勤政”之志。这些诗文,既是乾隆的“自勉独白”,亦是向天下塑造“圣王”形象之举。
其四,还收录有为十七件绘画所作的二十首御制题画诗,部分画作著录于《石渠宝笈》,这些题画诗将为故宫书画研究有所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