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今日快讯 > 快讯 > 甲骨文书法篆刻展致敬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甲骨文书法篆刻展致敬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中国书画网编辑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从《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的首发,到前不久国家博物馆的甲骨文专题文化展,再到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等一系列纪念活动的展开,使得这一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文字一直成为文化焦点。

11月20日在上海中国书法院新虹艺术馆正式对外展出的“壮哉中华——长三角甲骨文书法篆刻名家作品邀请展暨研讨会”是上海又一次聚焦甲骨文书法。与此前由国家层面举办的纪念活动不同,此次展览汇集了长三角地区的书法篆刻名家及日本友人等的120幅作品,从书法与篆刻的角度再现了甲骨文的艺术魅力。

甲骨文书法篆刻展致敬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甲骨文,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

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商朝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兽骨上契刻的文字。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不同,甲骨文一直绵延流传,逐渐演变成今天通行的汉字。甲骨文虽然不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但它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也被视作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

甲骨文书法篆刻展致敬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展览开幕现场

“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足知现存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这是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从书法角度对甲骨文作出的艺术评论。其中“钟王颜柳”指的是古代钟繇、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四位大书法家。而在郭沫若的评论中,殷代的“钟王颜柳”,就是那些书刻卜辞的史官卜人。正是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史料,也留下了一份份或劲健雄浑、丰腴古拙,或疏朗清秀、工整规矩的上古“书法”作品。

自甲骨文于120年前被发现以来,随着历来学者对其的不断考证、研究与揭秘,以甲骨文入书法篆刻逐渐成为了学者、书家专研的一门功课。他们或以商周甲骨文字体结构、书法特征为宗,加以工整地摹写而成的书法作品;或是将甲骨文视作一种灵感,借鉴甲骨文特征加以自行创作现代书法作品。如中国近代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罗振玉,1921年在研究甲骨文之余,将甲骨文用毛笔书写成楹联,出版了《集殷墟文字楹帖》。继之有章钰、高德馨、王季烈等人,也仿效集字创作。一些古文字学前辈如董作宾、商承祚、唐兰、于省吾等也都擅长甲骨文书法。

罗振玉中年后见到殷墟契文,兴味大增,于是师法为之一变,由篆而人甲骨,不断临写揣摩,终于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甲骨文书法,形成了峭拔遒劲、典雅安详、温润含蓄、敦厚秀美的艺术风格。国学大师王国维,对甲骨文的研究功劳巨大,偶尔也可见他的甲骨文书法,其甲骨文书法也是学者味十足,清雅可人。

甲骨文书法篆刻展致敬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陈燮君展出作品

甲骨文书法篆刻展致敬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田金生展出作品

此次在上海展出的120幅甲骨文书法作品,同样从当代书法篆刻名家的角度再现了对甲骨文的理解与艺术魅力。上海新虹艺术馆一层展出的85幅甲骨文书法,有的立足传统,写出刀刻笔意,清劲潇洒;有的圆朴厚拙,参以金文笔法,写出甲金新意;也有的在形式上、章法上用心良苦、探索创新。二层展厅展出的35件放大展示的篆刻作品,亦充分展现了甲骨文字特色及印文巧妙结合意趣。尽管每位作者仅一方印蜕,但见微知著,功力尽显。

“中国汉字是有形、有音、有意的三者结合,书写从甲骨文时期,开始我们坚持3000多年从未间断,这在全世界是唯一,我们应该感到自豪。由此,好好弘扬汉字书法、弘扬汉字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要加强改进的,特别要培养我们的下一代,甲骨文里面很多的象形字我们应该教孩子们去学,培根筑魂,他才能热爱我们的祖国和民族。”全国政协原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书法院名誉院长苏士澍在开幕式上从书法教育的层面说,“我之所以在政协两次大会发言上不厌其烦地提出加强青少年书写能力刻不容缓,主要是因为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书写时间越来越少,书写能力也越来越差。”

甲骨文书法篆刻展致敬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韩天雍展出作品

浙江省甲骨文学会会长韩天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源头,与金文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与金文其实是共存的。从书写的角度看,甲骨文的书写有从左往右写、从右往左写,也有从上往下写、从下往上写,整体来说,它的章法是比较跳跃的、不规整的。”对于甲骨文的书写,韩天雍表示,当代许多书家都是按照金文、篆书、隶书、行书、楷书等传统的笔法来进入甲骨文的系统,进行书写的。

据主办方介绍,早在2019年开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甲骨文字、学习甲骨文字、传承甲骨文字,上海中国书法院开始筹备举办甲骨文名家作品展。120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华文化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对中国文字的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书法艺术也有很大影响。目前已知的甲骨文字单字在4300个左右、由历年史学专家经过一百多年研究考证,当今能够确定含义的单字有1500个左右,它是我国文字的根和魂。

甲骨文书法篆刻展致敬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周志高展出作品

甲骨文书法篆刻展致敬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张耀伟展出作品

甲骨文书法篆刻展致敬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参展作品

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上海书协名誉主席周志高此次以甲骨文体书写了清代郑板桥的名句“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他认为,甲骨文字从书法角度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独特形象,能让当下对书法审美的特有内涵和意义产生深刻的启蒙,“今天纪念甲骨文字的诞生,一是进一步推动甲骨文的繁荣和发展,二是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祖先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三是让我们的史学专家进一步努力研究释读一些尚未确认含义的关键字,四是让我国的甲骨文艺术整体水平和成就展示在大众面前,从而使得传统文化得到真正弘扬,彰显文化自信。”

据上海博物馆原馆长、上海中国书法院副院长陈燮君介绍,此次展览和学术研讨会汇聚了沪、浙、苏、皖四省专家和书法家,展出作品120余幅,包括篆刻印谱拓片。上海中国书法院执行副院长张耀伟还宣读了习近平《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新虹街道负责人盛才国就社区文化建设作了发言。总政治部原副主任童世平上将宣布开幕。

甲骨文书法篆刻展致敬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现场看展

甲骨文书法篆刻展致敬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展览现场

在随后的甲骨文书法学术研讨会上,与会者分别从甲骨文字史学意义的探究、甲骨文书法创作的积极探索、还有史上一些误解的澄清等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上海中国书法院副院长、闵行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吴申耀在研讨会上就甲骨文书写的“书”与“契”的关系作了自己的阐释,并提出了自己对书写甲骨文的几个建议:首先,要有笔墨底蕴,也就是要有毛笔书法的基础与功底;其次,要对甲骨文进行长期的临摹,来体会甲骨文“结字一任天然,长短大小,不必整齐”的古朴之风;第三,要对甲骨文有研究,倘若甲骨文文字都不会写,要谈何“书”与“契”;最后,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有创新精神,指出现今甲骨文书法的工具不一样了,以书写美来体现契刻美就是一种创新。

甲骨文书法篆刻展致敬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吴申耀展出作品

甲骨文书法篆刻展致敬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姜熊峰展出篆刻作品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及网络)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