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收藏 秋拍 拍卖 李虹霖

中国书画网 > 博学书苑 > 趣闻 > 书法中的药与食

书法中的药与食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王羊羽

    中国传统医学中有一种理论叫“药食同源”,好比中国传统书画里所讲的“书画同源”。中国早期的绘画与文字雏形在原始社会时期区分得不太明显,而远古时期的药物和食物区分得也没那么明显,多种药物就是从食物中来,而已经入药的一些材料也经常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食物中。唐代《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所写“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就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比如山药、莲子、桑葚、杏仁、荷叶、莲藕、马齿苋等都属药食,所以中医里又有“食疗”和“药膳”的说法。

    中华饮食和中国医药都是在世界文明中独具一格和声名远播的,同样具有几千年历史。古人在传统书法中特别是在尺牍法帖中经常有对于食和药的记录。因为这关系到人的生存和健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书法中的药与食

(晋)王羲之 平安三帖(何如贴及奉橘帖) 纸本墨笔  纵24.7厘米 横46.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晋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行草书方面以“二王”法书为代表,成为后世学书的楷模。

  王羲之《奉橘帖》为平安三帖之一,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奉橘帖》为唐代根据东晋王羲之书法作品双钩廓填的摹本,行书,2行12字:“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奉橘帖》聊聊数字,是王羲之行书的主流风貌。点画的形态灵活多变,意趣丰富,且书风坦然清纯,字字挺立,体态舒朗,结体的纵横聚散恰到好处,其造型大多是圆润的椭圆形,有轻灵之感,令人回味无穷。

  橘,果实外皮肥厚,内藏瓤瓣,由汁泡和种子构成,多汁,味酸甜可食。种子、树叶、果皮均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部》中记载:“橘实小,其瓣味微醋(即酸),其皮薄而红,味辛而苦;柑大于橘,其瓣味酢,其皮稍厚而黄,叶辛而甘。”

书法中的药与食

(东晋)王献之  送梨帖

  王献之则有《送梨帖》收录于《宝晋斋法帖》中。文曰:“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送梨帖》首句“今送梨三百”刻帖为“今梨三百”,按字距实缺一字。根据宋代米芾《书史》记载“王献之《送梨帖》云:‘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所缺字为“送”字。此书虽不作连绵草,从全幅布局看,字忽大忽小,字距忽宽忽窄,寥寥11个字构成空灵的意境,颇耐人品味。

  梨不仅味美汁多,甜中带酸,而且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纤维素,不同种类的梨,味道和质感都完全不同。在医疗功效上,梨可以通便秘、利消化,对心血管也有好处。在民间,梨还有一种疗效,把梨去核,放入冰糖,蒸煮后食用止咳化痰。

  王羲之有草书《择药帖》,又称《乡里人帖》。传世拓本三种,4行44字。《淳化阁帖》《二王帖》《宝晋斋帖》亦收刻。《大观帖》作4行,不同于他帖。文曰:“乡里人择药,有发梦而得此药者。足下岂识之不?乃云服之令人仙,不知谁能试者?形色故小异,莫可尝见者。谢二侯。”东晋贵族大多信道家之说,喜服长生之药。从帖中可知王羲之对成仙的药草也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但他还是持慎重的态度,不敢贸然试之。

书法中的药与食

(晋)王献之 地黄汤帖 纸本墨笔 纵25.3厘米 横24厘米〔日〕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

  王献之《地黄汤帖》,又名《新妇地黄汤帖》《新妇帖》,乃大令草书名帖。现存墨迹本是唐人摹本,原珍藏于宋内府,高宗赵构题签。《淳化阁帖》卷第十收刻。经贾似道,明代文徵明、王宠、文彭,清代孙承泽、吴荣光、罗振玉递藏后,于1911年12月3日,通过文求堂归中村不折(1866—1943)所有。文曰:“新妇服地黄汤来,似减。眠食尚未佳。忧悬不去心。君等前所论事,想必及。谢生未还,可尔。进退不可解,吾当书问也。”

  关于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一载,具有养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妇人气血虚损,月水不断,绵绵不已。及妇人经血不止,颜色不定。

书法中的药与食

(唐)张旭 肚痛帖 纵41厘米 横34厘米

  唐代出狂草大家张旭、怀素二人,在“二王”今草基础上有所发展。《肚痛帖》为宋嘉祐三年(1058)摹刻上石,传唐张旭书。全帖6行30字,似是张旭肚痛时自诊的一纸医案。文曰:“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明王世贞跋云:“张长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此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济,内撅外拓,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

  大黄汤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味苦,寒。主下瘀血,下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怀素《苦笋帖》,绢本墨迹,2行14字,现为上海博物馆收藏。文曰:“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苦笋帖》曾刻入《大观帖》《三希堂续帖》《诒晋斋帖》等汇帖。此帖字虽不多,但技巧娴熟,精练流逸。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虽变化无常,但法度具备。项元汴跋《苦笋帖》云:“余仅得宋秘府所藏《苦笋》一帖,其用笔婉丽、出规入矩,未有越于法度之外,畴昔谓之狂僧,甚不解。其藏正于奇、蕴真于草、含巧于朴、露筋于骨,观其以怀素称名,藏真为号,无不心会神解。若徒视形体,以点划求之,岂能窥其精妙,升堂入室?学者必以余言维则,庶乎得其门矣。此书世之希有者,可不宝之。”可见项氏珍爱之至。宋代黄庭坚的行楷书墨迹《苦笋赋》,有“余酷嗜苦笋”“甘脆惬当,小苦而及成味。温润稹密。多而不疾人”句。由于寺庙多藏于高山或密林中,僧人多修禅,主静,故有“寺必有茶,僧必善茗”的说法。怀素上人爱食苦笋饮佳茗,又爱食鱼肉,传世还有《食鱼肉帖》,可见其放浪形骸不为流俗所拘。

书法中的药与食

(五代)杨凝式 韭花帖 纸本墨笔 纵26厘米 横2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夏热帖》草书8行,共32字。此帖是杨凝式唯一的传世草书作品,书法兼取唐颜真卿、柳公权笔法,体势雄奇险崛,运笔爽利挺拔,与他的楷书、行书作品相比较,艺术风格迥殊,表现出了书家的丰富艺术变化,为杨凝式书法代表作品之一。此帖为信札,笔势飞动,浑然一体,凝重之中有潇洒气象,雄健纵逸,锋芒灼耀,极富大气。米芾赞:“杨凝式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文曰:“凝式启,夏热体履佳宜,长□酥蜜水,即欲致法席,苦非□□□乳之供,酥似不如也。□□□□□□病笔书□□顿首”。内容大致是,因天气炎热,送给僧人消夏饮料“酥蜜水”表示问候。至于札中所载之“酥蜜水”为何等消暑佳品就不得而知了。

  杨凝式另一名帖《韭花帖》被称为天下第五行书。此帖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笔意。帖文:“昼寝乍兴饥正甚 忽蒙简翰 猥赐盘飧 当一叶报秋之初 乃韭花逞味之始 助其肥实谓珍馐 充腹之余 铭肌载切 谨修状陈谢伏惟 鉴察谨状 七月十一日(凝式)状。”叙述午睡醒来,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为清内府藏本,今藏无锡博物馆,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为裴伯谦藏本,见于《支那墨迹大成》,今已佚;一本为罗振玉藏本。据考证,三本中只有罗振玉藏本为真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韭花又名韭菜花,初秋欲开未开时采摘,磨碎后腌制成酱食用,农家多称之为“韭菜花”。 农家制韭花酱配料有:将开未开的韭菜花、鲜辣椒、生姜、食盐,放石碾碾碎成末,入坛密封数日即可食用,而其乃保存经久不坏。韭花食之能生津开胃,增强食欲,促进消化。

书法中的药与食

(明)傅山 医学手稿 山西省博物院藏

  清初傅山是一位遗民学者,擅书法,尤精草书,亦是当时十分著名的妇科大夫。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在当时有“医圣”之名。山西省博物院藏傅山医学手稿册内即有傅山手写医方。傅山以儒士身份为医,清代张曜孙、陆懋修等均为一代儒医,出身皆为中医世家,张曜孙为道光二十三年举人,选受武昌知县。陆懋修之子乃是清末状元陆润庠,此二人都是被收入《清史稿》的清代名医。这些儒医传世手札和医方书法皆精美不俗。

书法中的药与食

 俞樾  致汪鸣銮论泡菜制作之信札

  晚清大儒俞曲园给好友汪鸣銮写过一个专论泡菜制作的尺牍,细致入微完全可以如法炮制。札文:“昨入内,询泡菜之法,甚易,但用好绍兴酒或好烧酒及盐水泡之耳,非有他卤。陛云谓市上可卖者,瞎说也。但其笼诚不易得,泡菜坛子其口有一边如暖帽之檐,注水其中,而以盖盖之,盖或破碎,以空碗盖之亦可。此坛子江浙、江西、安徽均无有,湖北方有,敝处亦只有两个小坛耳。菜贮坛中,历久不坏,易置他器便不耐久。如尊处吃完,示知,当制奉也。然有辣椒,其性不免过热,常吃亦非宜也。手布即颂翁台安。樾顿首。末伏日。”互赠美食是古代文人重要的交往方式之一。汪氏曾馈赠俞氏酱炙子鱼,俞氏随即赋诗一首,名为《亭馈酱炙靠子鱼》。

书法中的药与食

叶恭绰送药札 纸本墨笔 纵26厘米 横17厘米

  俞曲园因为其家数位亲人被庸医所误,后写一篇否定中医文章。虽有失偏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中医的一些弊端。清末西医已经传入中国,在上流社会开始流行,到了民国就相对普遍了。叶恭绰好友得虐症,他认为:“用中药力薄极不易断根……兹送上特制金鸡纳(非普通者)若干,如尚发寒热,可每日服二粒(每六小时一粒)至停发为止,又虐性极寒需常饮姜汤,食炒米粥(茶亦勿饮),切记生冷油腻,并需防感冒。望注意为要。”

  金鸡纳,植物别名奎宁树、鸡纳树。为茜草科,金鸡纳属。原产于南美洲的厄瓜多尔。金鸡纳可提炼奎宁,在当时算名贵西药。金鸡纳茎皮和根皮为提制奎宁的主要原料,用于治疗疟疾,并有镇痛解热的功用。奎宁很长时间被认为是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书法中的药与食

溥儒 菜单 纸本墨笔  纵28厘米 横57.6厘米

  民国书画界收藏界的名流多爱美食,大画家张大千、溥心都以“好吃”闻名艺坛。张大千宴请朋友,多以川菜为主,有时亲自下厨。经常高兴地将宴请的菜品、主副宾客等写成菜单,注明日期赠予好友以做留念。

  而溥心宴请菜单则非常少见。菜单题识:鱼翅(排翅)。鸡粥(加火腿)。拌猪脑(酱瓜、蒜)。糟煨笋尖。烹虾(小块,多加葱、蒜)。酱鸡丁。炸丸子(要大,不要茜粉)。芙蓉鸡片。糟蒸鸭干。炸山药(拔丝)。烤鸭(三吃)。汽水(冰)。心订。旧王孙溥心爱美食尤爱螃蟹,爱“护食”而不注重吃相,在美食面前犹如孩童。从菜单看加冰的汽水在当时也算时新物,可见他在饮食上不保守,追潮流与时俱进。

书法中的药与食

张叔诚致女书 纸本墨笔 纵26.5厘米 横18厘米

  天津的大收藏家张叔诚先生也爱美食,其女张茂滢嫁给了溥仪的弟弟溥任,住北京鼓楼蓑衣胡同。张先生晚年经常与女儿通信,让她从北京购买食物带回天津。其中一封书信中说道:“昨尔大哥回津带来方袋面、火腿一块、咖喱角、花生酱、饼干等均收到。明日某全来京大约住一个星期即回津,望买酱羔菜一斤、熟疙瘩一斤,交他带来,其他食品不要。”信中又说道:“周叔弢由北京开会回来送给我一大瓶日本清酒,松竹梅牌,在北京饭店买的,甚好。不知老邱能买否?”

书法中的药与食

张伯驹 致杨绍箕“年假来京”札  纸本墨笔 纵17.5厘米 横11.5厘米

  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早年生活在天津,曾住南斜街及“五大道”,对津门一往情深。先生曾作《人月圆·壬子中秋在天津》词:“南斜街里髫龄事,回首梦当年。焚香祝酒,听歌丹桂,看舞天仙。离乡辞土,一身萍梗,满目烽烟。依然此世,青春不再,明月还圆。”先生晚年居北京,依然钟情天津的名小吃煎饼果子,为了一饱口福专门致信学生杨绍箕:“绍箕世讲,年假来京,望将《空城计研究》带来有所用,并望带四五个煎饼果子,即问近好,碧顿首,十二、廿二”。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